失地农户养老保障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

被引:24
作者
崔宝玉 [1 ,2 ]
谢煜 [3 ]
机构
[1]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2] 安徽大学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
[3]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失地农户; 养老保障; 劳动供给; 农村土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D669.6 [中、老年];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4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在我国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下,土地保障和养老保障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分担不同角色并承担相应功能,也都可能会影响失地农户的劳动供给,进而影响我国的"人口红利"水平。研究表明,由于我国农村土地的劳动吸附性和农业的资源禀赋特征,土地征用只会影响到农业劳动供给而不会影响到非农劳动供给,农民不会因为土地被征用而减少非农劳动或直接退出非农劳动市场,土地征用并不会显著影响非农就业的"人口红利"。养老保障制度则存在明显的劳动供给效应的分化,养老保险覆盖率不会对失地农户的劳动供给产生显著影响,是否享受养老保险以及养老保险待遇享受水平却会显著影响总体劳动供给和非农劳动供给。对失地农户而言,土地保障和养老保障对农业劳动供给和非农劳动供给存在明显的效应差异,实施具有更高参保率的养老保障制度并不会降低失地农户群体劳动供给的"人口红利",应当建立全覆盖的养老保障制度,并强调失地农户保障制度覆盖的福利功能,同时,也应正视养老保险待遇的政策效应,它会对劳动供给尤其是非农劳动供给产生负效应,进而影响到我国"人口红利"水平,因而应突出养老保险待遇这一政策工具的劳动供给功能。我国正处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深刻转型期,应协调好土地保障和养老保障的劳动供给效应,平衡好保障制度的福利功能和劳动供给功能,建构起与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失地农户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区别化和差异性的就业制度,完善失地农户劳动力的配置与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非货币补偿制度与失地农民补偿满意度研究 [J].
王立勇 ;
高伟 .
财政研究, 2014, (04) :19-21
[2]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多维福祉影响因素研究 [J].
聂鑫 ;
汪晗 ;
张安录 .
中国农村观察, 2013, (04) :86-93
[3]   土地换保障制度的逻辑困境与出路 [J].
王瑞雪 .
中国土地科学, 2013, 27 (06) :42-47
[4]   以农民工市民化推进城镇化 [J].
蔡昉 .
经济研究, 2013, 48 (03) :6-8
[5]   基于Logistic模型的失地农民土地征收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J].
郭玲霞 ;
高贵现 ;
彭开丽 .
资源科学, 2012, 34 (08) :1484-1492
[6]   个体特征、制度性因素与失地农民市民化——基于浙江省富阳等地调查数据的实证考察 [J].
李永友 ;
徐楠 .
管理世界, 2011, (01) :62-70
[7]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失地农民的职业获得——基于江苏省扬州市两个失地农民社区的调查 [J].
李飞 ;
钟涨宝 .
中国农村观察, 2010, (06) :11-21
[8]   公益性、非公益性土地征收补偿的差异性研究——基于湖北省4市54村543户农户问卷和83个征收案例的实证 [J].
陈莹 ;
谭术魁 ;
张安录 .
管理世界, 2009, (10) :72-79
[9]   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 [J].
何立新 .
经济研究, 2007, (03) :70-80+91
[10]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the 'Decoupling' reform of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on Irish farmers' off-farm labour market participation decisions [J].
Hennessy, Thia C. ;
Rehman, Tahir .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8, 59 (01) :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