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年长江中下游春季和梅雨期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16
作者
邓汗青 [1 ]
罗勇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春季降水; 梅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61—200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2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该地区春季降水与梅雨期降水的连续变化特征,划分了连续旱、连续涝、先旱后涝和先涝后旱4类连续性事件,并探讨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较为显著,其中连续旱和连续涝事件发生较多。前冬Nino3区的海温与春季和梅雨期降水量相关性超过0.05显著性水平,前冬青藏高原积雪深度与6月西太平洋季风指数与梅雨期降水量相关性均达到0.05显著性水平。当春季水汽丰富,同时春季与6月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持续偏西可能导致春季和梅雨期降水持续偏多;春季水汽丰富,但春季至6月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由偏西向偏东转变,可能造成先涝后旱;春季水汽偏少,且春季与6月副热带高压中心位置持续异常偏东,易造成持续干旱。2011年水汽突变可能是导致旱涝急转的直接原因,前冬的La Nina事件不利于春季降水而6月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西伸,则容易引发旱涝急转。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