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内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被引:19
作者
金国章
韩怡凡
俞蕾平
冯洁
汪范生
张振德
张安中
盛美萍
吕燕燕
石国富
王莉娟
胡继旺
黄利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2] 上海第一医学院基础部针麻研究组
[3]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针麻研究室
[4] 上海市第一结核病防治医院
关键词
针刺镇痛; 递质; 脑内; 大白鼠; 家鼠属; 色胺; 吲哚; 儿茶酚胺; 苯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许多资料证明,针刺感觉由外周神经传入中枢,经过脊髓、脑干和丘脑各级水平的整合,达到抗痛的目的。针刺具有复杂的调整作用,它既能激发某些神经元的功能,又要抑制另一些神经元的功能,而神经递质正是实现这两方面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研究神经递质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颇受大家的重视。本文部分工作者曾用5、6-双羟色胺选择性损毁猫脑内5-羟色胺(5-HT)神经元功能后,观察到针刺镇痛因此
引用
收藏
页码:121 / 13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针刺对血和脑色氨酸浓度的影响 [J].
张振德 ;
金国章 ;
韩怡凡 ;
俞蕾平 ;
冯洁 .
生理学报, 1979, (02) :163-168
[2]   5,6-双羟色胺对猫针刺镇痛的影响——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及荧光组化的研究 [J].
杜焕基 ;
沈锷 ;
董新文 ;
蒋芝华 ;
马维祥 ;
傅(夾贝)文 ;
金国章 ;
张振德 ;
韩怡凡 ;
俞蕾平 ;
冯洁 .
动物学报, 1978, (01) :11-20
[3]   损毁大白鼠蓝斑或去甲肾上腺能上行背束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 [J].
张德星 ;
白耀辉 ;
顾锡根 ;
单红英 ;
吴玮琳 ;
江振裕 .
科学通报, 1978, (02) :117-121
[4]   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过程中脑内3H-5-羟色胺释放的研究 [J].
易庆成 ;
陆大贤 ;
吴时祥 ;
邹冈 .
中国科学, 1977, (01) :83-90
[5]   脑室内注射5、6-双羟色胺对针刺镇痛作用影响的功能和荧光组织化学研究 [J].
易庆成 ;
吴时祥 ;
俞月桂 ;
汪范生 ;
季新泉 ;
赵丹丹 ;
邹冈 .
科学通报, 1977, (01) :43-48
[6]   针刺对内脏躯体反射的下行抑制的中枢定位 [J].
杜焕基 ;
赵燕芳 .
中国科学, 1975, (06) :631-639
[7]   刺激传入神经对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猫脊髓背外侧索神经纤维活动的抑制 [J].
吴建屏 ;
赵志奇 ;
魏仁榆 .
中国科学, 1974, (05) :526-533
[8]   针刺镇痛过程中丘脑的整合作用 [J].
张香桐 .
中国科学, 1973, (01) :28-52
[9]  
Effects of diethyldithiocarbamate on the catabolism of tyrosine in the rat brain[J] . J. A. E. Jarvis,L. Magos.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 . 1976 (3)
[10]  
Clonidine antinociceptive activity: Effects of drugs influencing central monoaminergic and cholinergic mechanisms in the rat[J] . Gudrun Paalzow,Lennart Paalzow.Naunyn-Schmiedeberg’s Archives of Pharmacology . 197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