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麦区水、旱生态型小麦籽粒灌浆进程研究

被引:11
作者
吴少辉
段国辉
高海涛
张学品
温红霞
余四平
马飞
机构
[1]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小麦; 黄淮麦区; 生态型; 灌浆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了解黄淮麦区水、旱两大生态型小麦品种的灌浆特性,选用目前该麦区推广的12个水地品种和6个旱地品种为材料,用Logisitic方程对其籽粒灌浆进程进行拟合,分析灌浆参数的变异及其与粒重的关系。结果表明,黄淮麦区的水、旱两大生态类型小麦在灌浆参数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水地品种的平均灌浆时间比旱地品种长2.2 d,不同阶段的灌浆时间也相对较长,但不同阶段的灌浆速率均小于旱地品种。旱地品种的千粒重比水地品种高出2.07 g,而两大类型品种粒重受灌浆速率的影响大于灌浆时间的影响。在灌浆参数中,R(平均灌浆速率)、R3(缓增期灌浆速率)、Rmax(最大灌浆速率)、T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与水地品种粒重显著相关,而R、R2(快增期灌浆速率)、T2(快增期时间)与旱地品种粒重显著相关。因此,平均灌浆速率、缓增期籽粒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及其出现的时间可作为水地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旱地育种者在注重平均灌浆速率的同时增加快增期的灌浆速率和时间,可保证籽粒干物质迅速积累,从而躲过后期干旱、干热风等危害,保证小麦粒重稳定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015 / 10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不同粒重小麦品种(系)籽粒灌浆特性分析 [J].
周竹青 ;
朱旭彤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11-14
[2]   高产小麦粒重形成的灌浆特性分析 [J].
刘丰明 ;
陈明灿 ;
郭香凤 ;
张淑敏 ;
不详 .
麦类作物学报 , 1997, (06) :38-41
[3]   小麦籽粒生长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粒重的关系 [J].
蔡庆生 ;
吴兆苏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1) :27-32
[4]   灌浆强度和时间对大麦籽粒增重的影响 [J].
顾自奋 ;
李金诚 ;
翁训珠 .
作物学报, 1987, (04) :288-295
[5]   在作物干物质积累的动态模拟中如何合理运用Logistic方程 [J].
王信理 .
农业气象, 1986, (01) :14-19
[6]   从小麦灌浆规律探讨重庆地区稳定提高小麦千粒重的途径 [J].
何立人 .
西南农学院学报, 1985, (02) :89-97
[7]   影响小麦粒重的生理因素与调节技术 [J].
陈秀瑾 ;
郭绍铮 ;
张继林 ;
黄玉鸾 ;
叶长林 ;
孙元敏 .
江苏农业科学, 1984, (02) :1-5+10
[8]   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研究 [J].
张晓龙 .
作物学报, 1982, (02) :87-93
[9]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 2002
[10]  
小麦栽培与生理[M].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彭永欣等著,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