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行株距种植对甜高粱生物量和茎秆汁液锤度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于永静 [1 ]
郭兴强 [1 ]
谢光辉 [1 ,2 ]
杨树军 [3 ]
牛灵安 [3 ]
吕润海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质工程中心
[3] 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
关键词
甜高粱; 行距; 株距; 密度; 生物量; 茎秆汁液锤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6.5 [芦粟(糖高粱)];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研究了甜高粱杂交种‘醇甜2号’在相同株距(20 cm)、不同行距(40、60和80 cm)以及相同行距(60 cm)、不同株距(13.3、20.0和26.7 cm),及其配置引起的不同密度条件下单株生物量、单位面积生物量及茎秆汁液锤度(糖分积累)的变化,结果表明其差异显著(α<0.05)。在6.2万、8.3万和12.5万株/hm2的密度下,都表现出较大的株距有利于上述3个指标的积累。其中,6.2万株/hm2密度下单株生物量积累最高,为394 g/株,与其相比,8.3万株/hm2密度处理的单株生物量(376 g/株)未显著降低,且单位面积生物量积累最大,可达3 138 g/m2。茎秆汁液锤度随行距增大呈增加趋势,株距26.7 cm处理锤度显著高于株距13.3和20.0 cm处理。在行距60 cm×株距20 cm(密度8.3万株/hm2)配置下,该品种能够获得最高的单位面积生物产量,而茎秆汁液锤度无显著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3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调环酸钙-青鲜素复配剂对甜高粱株高和倒伏的影响 [J].
郭兴强 ;
于永静 ;
谢光辉 ;
王鑫 ;
艾买尔江 ;
杨少周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9, 14 (01) :73-76
[2]   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甜高粱生物性状与产量的影响 [J].
张华文 ;
秦岭 ;
杨延兵 ;
管延安 ;
王海莲 .
山东农业科学, 2008, (07) :13-15+18
[3]   甜高粱茎秆糖产量形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J].
袁翠平 ;
王永军 ;
吴秋平 ;
董树亭 ;
王空军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 (03) :12-17
[4]   种植密度对甜高粱生长发育、产量及含糖量的影响 [J].
王岩 ;
黄瑞冬 .
作物杂志, 2008, (03) :49-51
[5]   行距配置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河农822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J].
刘丽平 ;
胡焕焕 ;
李瑞奇 ;
李慧玲 ;
常春丽 ;
李雁鸣 .
华北农学报, 2008, (02) :125-131
[6]   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J].
常程 ;
张书萍 ;
刘晶 ;
赵海岩 ;
王建迎 .
辽宁农业科学, 2008, (02) :27-29
[7]   能源作物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 [J].
谢光辉 ;
郭兴强 ;
王鑫 ;
丁荣娥 ;
胡林 ;
程序 .
资源科学, 2007, (05) :74-80
[8]   我国甜高粱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J].
石龙阁 .
杂粮作物, 2007, (03) :242-243
[9]   能源植物甜高粱的研究利用现状及展望 [J].
郭平银 ;
齐士军 ;
徐宪斌 ;
郑现和 ;
肖爱军 ;
游宝杰 .
山东农业科学, 2007, (03) :126-128
[10]   种植密度对饲用甜高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J].
刘丽华 ;
吕艳东 ;
李红宇 ;
郭晓红 ;
佟斌 ;
张逸鸣 ;
郑桂萍 ;
李金峰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6, (01) :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