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效应评估方法及应用

被引:47
作者
高庆先 [1 ]
高文欧 [2 ]
马占云 [1 ]
唐甲洁 [3 ]
付加锋 [1 ]
李迎新 [1 ]
任佳雪 [4 ]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 北京中创碳投教育公司
[3] 兰州中心气象台
[4]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温室气体; 协同效应; 评估方法; 评估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基于二维四象限图构建了一个量化大气污染控制和温室气体减排协同效应的评估指标,建立了量化评估协同效应方法;针对《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评估中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措施进行了协同效应量化实施效果评估。结果显示:所有实施的减排污染物的措施均有正的CO2减排协同效应,应该积极鼓励和推荐。实现CO2和SO2减排最大协同效应的措施是减少煤炭消费总量;此外,电力替代煤炭和油品、天然气替代燃煤等也可以实现较大的SO2减排,但其CO2的减排效果相对较小;淘汰小型燃煤锅炉可以实现较高的NO2和CO2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等也有较高的协同效应;SO2和CO2协同效应评估指数最高的是能源消耗下降措施,其次是燃料替代措施;NO2和CO2协同效应评估指数最高的是淘汰燃煤锅炉措施,其次是天然气替代燃煤措施;烟尘和CO2协同效应评估指数最大的是燃煤替代措施,其次是能源消耗下降措施。2013—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措施的实施,实现了SO2减排2264.78万t,NO2减排656.1万t,烟尘减排469.18万t,同时实现了CO2减排14.62亿t,具有显著的正向协同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68 / 27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1]   水泥生产企业CO2排放量的计算 [J].
汪澜 .
中国水泥, 2009, (11) :21-22
[22]   气候变化与环保政策的协同效应 [J].
田春秀 ;
李丽平 ;
胡涛 ;
尚宏博 .
环境保护, 2009, (12) :67-68
[23]   协同效应对中国气候变化的政策影响 [J].
胡涛 ;
田春秀 ;
李丽平 .
环境保护, 2004, (09) :56-58
[24]   我国氮氧化物排放因子的修正和排放量计算:2000年 [J].
孙庆贺 ;
陆永琪 ;
傅立新 ;
田贺中 ;
郝吉明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4, (02) :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