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中段加里东早期交代改造型花岗岩类的特点及形成的碰撞造山环境

被引:30
作者
黄标
徐克勤
孙明志
刘刚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南京
[3] 南京
[4] 西安
关键词
混合花岗岩; 加里东早期; 地质地球化学; 碰撞花岗岩; 武夷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武夷山中段加里东早期混合花岗岩类为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富斜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交代结构非常发育,微斜长石或正长石的Or含量较高,属铝过饱和系列,锶同位素初始比大于0.710,总体上是改造型花岗岩特征。但部分岩性偏中性,黑云母MF值>0.38,轻稀土富集而铕亏损较小,Rb/Sr<1,这些特征却接近同熔型花岗岩,继承了围岩特征。与碰撞型花岗岩相比又有明显相似性,因此它们是同碰撞造山花岗岩。
引用
收藏
页码:388 / 40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华南古生代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及华南基底 [J].
黄萱 ;
D.J.DePaolo .
岩石学报, 1989, (01) :28-36
[2]   是华南造山带而不是华南地台 [J].
许靖华 ;
孙枢 ;
李继亮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10) :1107-1115
[3]   中国东南大陆基底构造格局 [J].
水涛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 (04) :414-422
[4]   闽西北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 [J].
张维权 .
福建地质, 1986, (02) :36-50
[5]   绍兴-江山古陆对接带 [J].
水涛 ;
徐步台 ;
梁如华 ;
邱郁双 .
科学通报, 1986, (06) :444-448
[6]   浙江板块构造初探 [J].
赵明德 ;
张培垚 .
地质学报, 1983, (04) :369-378
[7]   由电子探针分析值计算Fe3+和Fe2+ [J].
郑巧荣 .
矿物学报, 1983, (01) :55-62
[8]   薄壳板块构造模式与冲撞型造山运动 [J].
许靖华 ;
何起祥 .
中国科学, 1980, (11) :1081-1089
[9]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J].
李春昱 ;
王荃 ;
张之孟 ;
刘雪亚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0, (00) :11-19+130
[10]   中国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J].
黄汲清 ;
任纪舜 ;
姜春发 ;
张之孟 ;
许志琴 .
地质学报, 1977, (02) :11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