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六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测度研究

被引:10
作者
贺翀
肖功为
机构
[1] 邵阳学院湖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中部六省; “三化”; 协调发展; 测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7 [地方工业经济];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1204 ;
摘要
文章在考察中部六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了"三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基于中部六省2001-2012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测度出中部六省12年来的"三化"发展水平及"三化"协调发展度进程。研究表明,我国中部六省12年来"三化"发展水平进程虽然都是稳步向前的,但"三化"协调发展程度却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且"三化"协调发展的程度仍较低,都处于初级协调发展类型。进一步提高"三化"协调发展度的主要途径有:通过新型工业化来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实现"三化"协调发展的机制创新、实施"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绩效评价与对策研究.[D].梁斌.东北财经大学.2013, 09
[2]  
黑龙江垦区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分析.[D].王一夫.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3, 08
[3]  
县域经济发展与“农三化”互动研究.[D].敖丽红.东北师范大学.2009, 11
[4]   中国各地区“三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J].
赵越 .
商, 2014, (21) :250-251+162
[5]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J].
张琳 ;
邱少华 .
山东社会科学, 2014, (04) :124-129+139
[6]   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与机制创新研究 [J].
梅士建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3 (04) :52-55
[7]   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中的工业支撑问题研究——以中部6省为例 [J].
柏程豫 ;
吴旭晓 .
开发研究, 2013, (03) :49-53
[8]   中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同步发展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 [J].
冯献 ;
崔凯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 34 (03) :269-273
[9]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 [J].
吴一平 ;
陈素云 ;
孙德中 .
中国农业科学, 2012, 45 (21) :4528-4533
[10]   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钱丽 ;
陈忠卫 ;
肖仁桥 .
经济问题探索, 2012, (11)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