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CO萃取八角茴香油的GC-MS分析

被引:12
作者
缪剑华
郭勇
陈乾平
覃柳燕
机构
[1] 广西药用植物园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八角; 茴香油; 超临界CO2萃取; 气质联用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27 [产品标准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083202 ;
摘要
八角样品在萃取釜压力为15 MPa,温度为25℃;分离釜Ⅰ压力为7 MPa,温度为30℃;分离釜Ⅱ压力为5 MPa,温度为25℃的条件下用超临界CO2萃取2 h,所得茴香油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共检出157个峰。对其中83个峰进行了鉴定,其中芳香族化合物为八角茴香油的主要组成物质,相对含量为96.1097%,反式茴香脑的相对含量可达92.9327%;其次为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3.1454%;非萜类脂肪族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低,仅为0.7449%。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固相微萃取法结合GC-MS分析八角茴香中挥发性化合物 [J].
赵钰玲 ;
戚欢阳 ;
李菊白 ;
师彦平 .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2006, (01) :20-25
[2]   八角科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概况 [J].
黄建梅 ;
杨春澍 .
中国药学杂志, 1998, (06) :3-9
[3]   GC/MS分析八角茴香油 [J].
谢良 ;
许时婴 .
中国油脂, 1997, (05) :43-45
[4]   超临界CO萃取小茴香油的初步研究 [J].
高彦祥 ;
B.SIMANDI .
中国食品添加剂, 1997, (02) :8-11
[5]   液态及超临界CO2萃取八角茴香油的研究 [J].
曾健青 ;
张镜澄 .
广州化学, 1997, (02) :30-33
[6]  
毒八角酸的镇痛作用研究[J]. 方玉珍,宋杰云,岑燕飞,曾万玲,谢达莎.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9(01)
[7]  
SN/T 0039-1992. 出口八角茴香油[S]. 1992
[8]  
食品调味技术[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曹雁平编著, 2002
[9]  
中国植物志[M]. 科学出版社 , 刘玉壶等 编著, 1996
[10]  
八角[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黄卓民 主编,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