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暑热指数的河北省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指标研究

被引:16
作者
陈静 [1 ,2 ]
韩军彩 [2 ]
张素果 [3 ]
阎访 [2 ]
杨鹏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石家庄市气象局
[3] 藁城市气象局
关键词
暑热指数; 中暑; 气象等级; 预报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3 [大气温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有效开展高温中暑气象预报,对河北省中暑病例资料与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了河北省可能发生中暑的日最高气温临界最低指标,建立了基于温湿度组合的暑热指数计算公式,依据日最高气温、暑热指数及其持续时间将中暑气象等级划分为四级,并依据不同等级对人体的影响,确定了不同等级的防范提示建议用语。从多地气象条件、中暑病例、分级指标应用三个方面对指标划分的合理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等级预报指标划分与河北省夏季气候分布特征相一致;中暑病例97%以上发生在极易中暑和易发生中暑级别;分级指标应用试报检验预报准确率达到81.2%。该指标对河北省中暑气象等级预报服务业务开展及公众有效防范中暑具有较好的指导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湖北省2009年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及其影响评价.[J].陈正洪;任永建;王凯;.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02
[2]   高温中暑气象等级评定方法 [J].
陈辉 ;
黄卓 ;
田华 ;
吴昊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04) :451-457
[3]   中国高温热浪危害特征的研究综述 [J].
徐金芳 ;
邓振镛 ;
陈敏 .
干旱气象, 2009, (02) :163-167
[4]   改进的武汉中暑气象模型及中暑指数等级标准研究 [J].
陈正洪 ;
史瑞琴 ;
李松汉 ;
王瑛 ;
卢明 .
气象, 2008, (08) :82-86
[5]   1954—2005年南昌市区气象灾害趋势与防御研究 [J].
罗美娟 ;
刘玲 ;
唐传师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01) :9-13
[6]   武汉市居民中暑综合气象指标分析 [J].
陈正洪 ;
何玲玲 ;
王祖承 .
气象科技, 2007, (06) :837-840
[7]   1961—2000年辽宁夏季高温气候变化特征 [J].
曹士民 ;
江和文 ;
杨文艳 ;
王昊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7, (05) :32-37
[8]   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极端天气事件气候背景分析 [J].
卢娟 ;
唐亚平 ;
孙丽 ;
李岚 ;
孙龙彧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5) :10-13
[9]   北京地区中暑气象指数预报与服务 [J].
张德山 ;
邓长菊 ;
尤焕苓 ;
赵娜 .
气象科技, 2005, (06) :574-576
[10]   2003年云南夏季罕见高温干旱的诊断研究 [J].
解明恩 ;
程建刚 ;
范菠 ;
高锡帅 .
气象, 2005, (07)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