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社会学:借鉴西方与挑战未来

被引:3
作者
黄齐东 [1 ]
Yongping Wei [2 ]
机构
[1]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墨尔本大学澳大利亚中国水资源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环境社会学; 新人文生态学; 生态现代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环境社会学研究环境与社会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它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逐渐发展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西方环境社会学的探索以及其在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应用为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中国社会转型为环境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试验地,成为环境社会学发展的新领地。中国环境社会学将来发展应该面对解决经济增长、社会转型和环境退化三重压力的实际需要,在西方环境社会学优秀理论成果中融入我国环境科学定量研究的优势,采用传统社会学中历史与比较的方法,展示环境的历时变迁,在课程设置中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生态、气候、心理、行为等相关课程的配置,解决我国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问题,并为世界环境社会学发展做出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9+324 +32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公众环境风险认知与环保倾向的国际比较及其理论启示 [J].
洪大用 ;
范叶超 .
社会科学研究, 2013, (06) :85-93
[2]   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与研究特色 [J].
陈涛 ;
崔凤 .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 (02) :115-127
[3]   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起源与发展 [J].
程鹏立 ;
钟军 .
生态经济, 2013, (04) :24-28
[4]   “留”或“走”——民族地区水库移民安置区比选研究 [J].
陈阿江 ;
耿言虎 .
江海学刊, 2013, (02) :98-104
[5]   游牧的“小农化”及其环境后果 [J].
陈阿江 ;
王婧 .
学海, 2013, (01) :55-63
[6]   中国经验的环境之维:向度及其限度——对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J].
包智明 ;
陈占江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6) :196-210+245
[7]   公众环境关心的多层分析——基于中国CGSS2003的数据应用 [J].
洪大用 ;
卢春天 .
社会学研究, 2011, 26 (06) :154-170+244
[8]   环境社会学:关于环境行为的社会学阐释 [J].
崔凤 ;
唐国建 .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45-50
[10]   环境公正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述评 [J].
洪大用 ;
龚文娟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 (06) :7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