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营造:中国历史上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贡献

被引:11
作者
侯甬坚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陕西西安
关键词
古代-近现代中国; 人类活动; 环境营造; 全球变化; 贡献;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07 [研究、考订、评论];
学科分类号
060202 ;
摘要
在古代-近现代中国,历时数千年人类活动展开所具有的时空条件、土地面积和经营方式、人口规模和质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形态延续条件等基本内容,在世界各国中是难有其比的。国外许多科学家将加大力度利用丰富的历史文献(中文为主),用于研究和解释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变化可能具有的作用和影响份额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科学家和历史学家身上,是有充足理由的。本文认为,发挥国情和历史地理专业优势,现阶段可以视为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中的重要内容是(1)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格局的变化;(2)流域生命-文化环境的构成及其成长;(3)河湖海系统的演变;(4)制度和政策因素怎样调节人类的社会经济行为;(5)提取和整理对地球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自然、人文事件。为了对人类活动引起环境变化的影响和作用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研究中需要做好的事项有(1)排查文献资料中的人为主观撰述因素;(2)核实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的范围或方面;(3)分析人类活动本身包含的复杂性因素;(4)充分估计自然本身的力量;(5)尊重和学习其它专业的研究方法及其实验结果。时至今日,科学事业发展的形势,已经将历史学加入自然科学研究计划的工作提到了研究时间表上。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6+15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J].
葛全胜 ;
何凡能 ;
郑景云 ;
满志敏 ;
方修琦 .
地理研究, 2004, (03) :374-384
[2]   中国环境史研究:伊懋可教授访谈 [J].
包茂宏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4, (01) :125-138+159
[3]   论西北开发的可持续性进程 [J].
韩茂莉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3) :109-116
[4]   调节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改善西部自然环境的关键 [J].
葛剑雄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2, (02) :7-10
[5]   历史记录提取的近5~2.7ka黄河中下游平原重要气候事件及其环境意义 [J].
侯甬坚 ;
祝一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0, (04) :23-29
[6]   人类对地表的改变 [J].
尼尔·罗伯茨 ;
王寅通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7, (04) :55-72+3
[7]   论历史流域系统学 [J].
王守春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88, (03) :33-43
[8]  
恢复中国的天然植被.[M].解焱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9]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践.[M].史培军等著;.科学出版社.2000,
[10]  
全球变化.[M].张兰生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