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思考

被引:46
作者
葛全胜
何凡能
郑景云
满志敏
方修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北京,北京,北京,上海,北京
关键词
21世纪; 中国; 历史地理学; 思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019 [];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本文在回顾中国历史与近 5 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 ,结合当今地球系统科学、地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最新动向 ,提出了新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应以收集、发掘人类文明演进的地理证据 ,分析历史上人地交互作用的时空特征为核心 ,以探寻当今地理学历史渊源人类适应环境变化模式的历史证据为目标 ,以文献分析、野外调查、考古发掘等传统方法与现代实验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的集成为手段 ,以编制5 0 0 0年来华夏故土嬗变与文明演进的历史图谱为主要平台的发展新思路 ,并认为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可以做出具有重大显示度的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374 / 38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7 条
[1]   近500年中国及邻区强震空间格局及迁移模式初步分析 [J].
周成虎 ;
裴韬 ;
李全林 ;
陈锦标 ;
王?森 .
地球科学, 2003, (03) :306-314
[2]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J].
葛剑雄 .
东南学术, 2002, (04) :31-39
[3]   历史环境变化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 [J].
郑景云 ;
郝志新 ;
狄小春 .
地理研究, 2002, (02) :146-154
[4]   过去2000年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 [J].
葛全胜 ;
郑景云 ;
方修琦 ;
满志敏 ;
张雪芹 ;
张丕远 ;
王维强 .
第四纪研究, 2002, (02) :166-173
[5]   对中国历史文化地理研究的思考 [J].
蓝勇 .
学术研究, 2002, (01) :87-90
[6]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成就 [J].
华林甫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1) :116-123+128
[7]   历史地理学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J].
王均 ;
陈向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2) :131-136
[8]   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演化特点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J].
朱士光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2000, (03) :3-12+251
[9]   2000年来我国人类活动与环境适应以及科学启示 [J].
韩茂莉 .
地理研究, 2000, (03) :324-331
[10]   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的个例研究 [J].
满志敏 ;
葛全胜 ;
张丕远 .
地理研究, 2000, (02) :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