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体制改革路径的反思

被引:9
作者
沈荣华
宋煜萍
机构
[1]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地方政府; 体制改革; 路径;
D O I
10.16354/j.cnki.23-1013/d.2009.04.017
中图分类号
D67 [地方政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伴随着我国30年的改革进程,地方政府的积极功能被极大地释放,同时,部分地方政府的腐败也日益严重。这种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改革的路径有逻辑关系。第一,我国采取以利益调整为核心的改革形式,这种利益主体博弈的渐进过程,使改革基本平稳,却使地方政府权力约束趋于软化;第二,我国采取中央统合主义的改革策略,使改革避免了社会震荡,但是,地方政府创新能力受到一定抑制,并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普遍存在;第三,我国实行以行政力量为推动力的改革手段,增强了改革的成功几率,却也使地方政府寻租现象严重;第四,我国改革实际呈现出"悬浮"于民众与社会需求的单向性特点,这种政府主导式的改革,使社会发育与公民参与都没有到位,无法保证改革动力的充分展示。今后,我国体制改革的继续推进,路径完善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地方庇荫网政治 [J].
萧功秦 .
社会科学, 2004, (12) :24-29
[2]  
内核-边层:可控的放权式改革——对中国改革的政治学解读[J]. 徐勇.开放时代. 2003(01)
[3]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角色及方式 [J].
陈天祥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3) :111-118
[4]   中国经济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J].
盛 斌 .
开放时代, 2001, (12) :98-106
[5]   以政治稳定为基础的中国渐进政治改革 [J].
徐湘林 .
战略与管理, 2000, (05) :16-26
[6]   中国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作用与地位 [J].
郭小聪 .
政治学研究, 2000, (01) :67-73
[7]   阶梯式的渐进制度变迁模型——再论地方政府在我国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J].
杨瑞龙 ;
杨其静 .
经济研究, 2000, (03) :24-31+80
[8]  
分权的底限[M]. 中国计划出版社 , 王绍光著, 1997
[9]  
渐进与激进[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吴敬琏等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