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湿Q矢量分析法在台风“圣帕”暴雨过程中的应用
被引:6
作者:
吴星霖
[1
,2
]
张云瑾
[1
]
郭荣芬
[3
]
罗松
[2
]
周永生
[2
]
机构:
[1] 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
[2] 昭通市气象台
[3] 云南省气象局
关键词:
非地转湿Q矢量;
暴雨;
台风“圣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应用非地转湿Q矢量理论,对2007年8月18~25日台风"圣帕"登陆后造成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非地转湿Q矢量流场的辐合区是大气垂直运动发展较强的定性指标,与24 h内暴雨落区的对应关系较好;低层等压面上非地转湿Q矢量辐合中心的移动可比台风低压的行进提前24 h.同时,700 hPa和850 hPa的Q矢量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相对应,尤其是700 hPa湿Q矢量散度辐合中心在暴雨出现前12~24 h就表现出较好的指示意义.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垂直分布随高度倾斜伸展,Q矢量辐合区与辐散区自低层到高层呈带状相间分布的,促使上升运动更加激烈和持久,从而容易形成强的降水.非地转湿Q矢量最大辐合区并不在降水中心的正上方,而是超前的,并且越往高层超前越明显,因此Q矢量散度的垂直分布对强降水具有预报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11 / 317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