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迷失与回归:哲学诠释学视域下学生评价的反思

被引:5
作者
童宏亮 [1 ,2 ]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2]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理解”; 哲学诠释学; 学生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0 [教学研究和改革];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理解"是学生评价开展的基础。以"理解"为切入口,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出发,明确"理解"内涵:理解即"人存在基本方式""意义的生成""视域融合"的过程以及主体间性的"对话"。实际上,"理解"在学生评价中却走向迷失,主要体现为静态预设的学生评价标准、主客对立的学生评价主体、对话缺失的学生评价过程以及聚焦量化的学生评价结果。对此,应促进"理解"的回归:一是为了"理解"而进行学生评价;二是基于"理解"而进行学生评价,这要求具有动态生成的评价标准、主体间性的评价主体、敞开对话的评价过程以及质性描述的评价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刘放桐等编著;.人民出版社.2000,
[12]  
真理与方法.[M].(德)汉斯-格奥尔格·加达默尔(Hans-GeorgGadamer)著;洪汉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13]  
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M].王岳川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14]  
理解与教育.[M].金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15]  
社会哲学导论.[M].王锐生等 著.人民出版社.1994,
[16]  
人与人.[M].(德)布伯著;张健;韦海英译;.作家出版社.1992,
[17]  
中小学教育评估.[M].赵承福等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