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中一氧化氮、内皮素含量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王军
范军铭
于震
王玉升
周红艳
机构
[1]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 内皮素;
D O I
10.13702/j.1000-0607.2007.02.006
中图分类号
R245.97 [];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电针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取左侧“肩”“外关”“髀关”“足三里”穴)、穴位对照组(取左侧“清冷渊”“灵道”“箕门”“漏谷”穴)、非穴位对照组(取左侧“天泉”与“曲泽”连线中点、“曲泽”与“郄门”连线中点、“五里”与“阴包”连线中点和“膝关”与“中都”连线中点),电针参数为连续波,频率10Hz,波宽0.6ms,电压1.5-3V(以肌肉轻微抽动为度),时间10min。每天1次,共3d。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只固定不针刺。三动脉结扎法造成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脑组织Ca2+含量,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结扎颈总动脉30min的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血浆ET含量无明显变化;再灌注30min,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血浆ET含量显著增加,再灌注120min,脑组织Ca2+含量和含水量显著增加。电针能显著升高再灌注30min后血清NO含量,降低血浆ET含量、脑组织Ca2+含量和含水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期存在血液NO含量降低而ET含量升高,电针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升高血清NO含量和降低血浆ET含量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超早期电针干预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J].
李昌植 ;
葛林宝 .
吉林中医药, 2005, (01) :51-52
[2]   脑梗死与血管活性物质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互关系 [J].
陈琦玲 ;
王及华 ;
孙宁玲 .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2, (05) :325-326
[3]   缺血性脑损伤一氧化氮含量测定 [J].
李明善 ;
闫素云 ;
曲耀华 ;
于东明 ;
田中岭 .
开封医专学报, 2000, (02) :10-11
[4]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J].
陈春莲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0, (05) :37-38
[5]   左旋精氨酸—一氧化氮通路在电针保护大鼠急性缺血再灌流性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J].
许能贵 ;
许冠荪 ;
朱舜丽 ;
孙勇 ;
张道芹 ;
马勤耘 ;
易玮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7, (04) :52-54
[6]   电针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的保护作用 [J].
李威,范军铭,贾士奇,陈国华,周红霞 ;
不详 .
中国针灸 , 1996, (11) :21-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