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64
作者
刘浩 [1 ]
武刚 [2 ]
翟雪芹 [1 ]
吴致安 [2 ]
韩轶 [2 ]
李超 [2 ]
王晓峰 [2 ]
周贤慧 [3 ]
机构
[1] 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2]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内一科
[3]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关键词
早发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临床特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收集经CAG确诊的AMI患者504例,按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男≤55岁,女≤65岁)288例和晚发组(男>55岁,女>65岁)216例,对比分析早发组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结果 (1)早发组患者以男性为主;多超重;吸烟史、饮酒史、高脂血症、阳性家族史明显多于晚发组(均P<0.05);晚发组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检出率高于早发组(P<0.05),糖尿病检出率也明显高于早发组(P<0.01)。(2)早发组TG水平明显高于晚发组,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晚发组(均P<0.05)。(3)早发组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前降支最易受累,左主干较少受累,但死亡率高。(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史、阳性家族史、高TG、高血压、糖尿病等是早发冠心病A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以TG升高为主的脂质代谢紊乱等是早发冠心病AMI的主要危险因素;早发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男性所占比例高,高血压、糖尿病发生率低,CAG病变部位早发冠心病AMI患者病变多以单支病变为主,三支血管及左主干病变、严重、弥漫性病变少见,但累及左主干病变死亡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205 / 120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短暂性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心脏收缩功能随时间的变化研究 [J].
陈冬冬 ;
刘俭 ;
廖禹林 ;
陶宇 ;
伍巍兰 ;
袁野 ;
吴平生 ;
宾建平 .
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11) :1215-1218
[2]   影响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J].
李艳东 ;
赵静慧 ;
靳翠彬 ;
高红雨 .
河北医药, 2010, 32 (19) :2698-2699
[3]   冠心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J].
杨俊丽 ;
陈凤英 .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0, 18 (07) :1014-1015
[4]   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 [J].
王薇 ;
赵冬 ;
刘静 ;
吴桂贤 ;
曾哲淳 ;
刘军 ;
秦兰萍 ;
孙佳艺 ;
吴兆苏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12) :25-31
[5]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影响 [J].
张学民 ;
胡健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3, (09) :1285-1286
[6]  
Parental history of 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 . Pekka Jousilahti,Pekka Puska,Erkki Vartiainen,Juha Pekkanen,Jaakko Tuomilehto.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 199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