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193
作者
王薇
赵冬
刘静
吴桂贤
曾哲淳
刘军
秦兰萍
孙佳艺
吴兆苏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流行病研究室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危险性评估; 模型,统计学; 前瞻性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 [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关系 ,建立中国人群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 ,对 1992年建立的 11省市 35~ 6 4岁队列人群 [中国多省市队列研究 (ChinaMulti provincialCohortStudy ,CMCS) ]共 3172 8人基线危险因素水平和 1992~ 2 0 0 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 (包括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急性脑卒中事件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10年累积平均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男性是 1 4 1% ,女性是 0 6 0 %。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发病率男性是 2 0 2 % ,女性是 1 37%。 (2 )利用预测模型计算不同危险因素水平与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概率 ,结果显示 :随着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心血管病发病的绝对危险增加 ,不同危险因素之间有协同作用 ,不同的危险因素组合对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作用强度有所差别。 (3)我国 35~ 6 4岁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95 4 % ,发病危险概率≥ 10 %者占 4 6 % ,发病危险概率≥ 2 0 %者只占 0 8%。而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 2 5 5 %发生在发病危险概率≥ 10 %的人群中。结论 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病发病绝对危险的评估比相对危险度具有更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在评价不同个体的心血管病危险时不应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11省市队列人群基线血压和7年累积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 [J].
赵冬 ;
吴兆苏 ;
王薇 ;
刘静 ;
吴桂贤 ;
曾哲淳 ;
王文化 ;
刘军 ;
秦兰萍 ;
刘飒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10) :39-44
[2]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心血管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J].
刘静 ;
赵冬 ;
秦兰萍 ;
王薇 ;
吴桂贤 ;
曾哲淳 ;
王文化 ;
吴兆苏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 (09) :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