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式的乡村建设:理解与反思——以“部门包村”工作为案例

被引:72
作者
严国方
肖唐镖
机构
[1] 赣南医学院
[2] 江西行政学院、江西农业大学
关键词
乡村建设模式; 部门包村; 下派工作队; 参与式发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 [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作为我们党开展农村工作的一种传统 ,“下派干部 (或工作队 )”、“部门包村” ,仍是当前农村工作中常见的方法。这种政府主导的运动式乡村建设模式存在严重的内在制度性缺失。工作队陷入与包村单位、受包乡村之间的复杂关系 ,处于“两张皮”的尴尬境地。下派工作队虽在形式上已高度制度化 ,但实际上却是高度的非制度化 ,难以成为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人为本 ,走参与式发展道路 ,或许是乡村建设与治理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8+80 +80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转型中的乡村建设:过程、机制与政策分析 [J].
肖唐镖 .
中国农村观察, 2003, (06) :65-74
[2]   从政治的高度看南平经验 [J].
潘岳 .
中国改革, 2003, (01) :14-16
[3]   努力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福建省南平市向农村选派干部的调查与思考 [J].
习近平 .
求是, 2002, (16) :13-16
[4]  
转型中的中国乡村建设[M]. 西北大学出版社 , 肖唐镖, 2003
[5]  
农村基层政权运行与村民自治[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王汉生,杨善华主编, 2001
[6]  
参与式发展概论[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李小云主编, 2001
[7]  
"教授"村官的"施政"路.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 2004
[8]  
评潘岳关于南平经验的讲话. 顾则徐. 世纪中国网 .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