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江淮梅雨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被引:5
作者
刘延英
仪清菊
周丽
徐祥德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关键词
湿有效能量; 梅雨; 暴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1 [湿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新给出的湿有效能量的表达式计算了1991年5~7月亚洲地区逐日的湿有效能量。结果表明:(1)亚洲地区的湿有效能量变化特点能很好地揭示该地区春向夏的季节转变;(2)江淮地区人梅前后湿有效能量有显著差异,入梅前该地区湿有效能量低,梅雨期湿有效能量高;(3)1991年江淮地区3段持续性暴雨在湿有效能量上有明显反映,暴雨发生在江淮地区大气对总湿有效能量贡献大的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741 / 7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一个内陆台风的湿有效能量分析 [J].
刘延英,钱玉英,翟盘茂 .
应用气象学报, 1995, (01) :63-69
[2]   1990年京津冀三次暴雨的分析 [J].
刘延英 ;
许晨海 ;
吴宝俊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3, (03) :349-355
[3]   湿-比有效位能的近似表达式 [J].
吴宝俊 .
自然杂志, 1983, (04) :315-315
[4]   湿有效位能及其在暴雨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J].
吴宝俊 .
气象, 1982, (11) :4-7
[5]   近八十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 [J].
徐群 .
气象学报, 1965, (04) :507-518
[6]   东亚的梅雨期与亚洲上空大气环流季节变化的关系 [J].
陶诗言 ;
赵煜佳 ;
陈晓敏 .
气象学报, 1958, (02) :119-134
[7]  
1991年江淮流域持续性特大暴雨研究[M]. - 气象出版社 , 丁一汇主编,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