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遗传改良策略

被引:7
作者
庞启华
李生荣
余敖
黄光永
机构
[1]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育种目标,高产潜力,遗传改良;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98.s2.006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从四川麦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实际出发,分析了影响四川省小麦产量潜力进一步提高的限制因素,肯定了“以矮秆为基础,穗重为中心,调整株叶型,提高穗粒数”的育种策略,提出高产再高产应在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以通过培育长穗和多小穗来提高穗粒数进而实现提高单穗重的目的为主攻目标,并对进一步提高四川小麦品种产量潜力所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3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高产优质白皮大粒小麦品种绵阳25号的选育研究 [J].
周俊儒 ;
庞启华 ;
李邦发 ;
李泽仪 ;
李全 .
种子, 1996, (04) :21-24
[2]   小麦几个茎叶穗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 [J].
庞启华,李生荣,罗传浩,张超英 .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03) :22-26
[3]   广适、高产、优质、多抗小麦绵阳11号及其系列小麦品种的选育研究 [J].
庞启华 ;
李生荣 ;
罗传浩 ;
蔡新育 .
种子, 1995, (03) :12-15
[4]   从绵阳系列小麦品种的选育谈四川“三高”小麦育种 [J].
庞启华 .
种子, 1994, (05) :49-51
[5]   小麦超高产育种展望 [J].
吴兆苏 .
作物杂志, 1990, (01) :4-5
[6]  
植物育种亲本选配的理论和方法[M]. 农业出版社 , 张爱民编著,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