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下二维泥沙数学模型

被引:36
作者
陆永军
左利钦
王红川
李浩麟
机构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及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
[3] 江苏南京
关键词
波浪; 潮流; 数学模型; 悬沙; 底沙; 浮泥; 航槽回淤;
D O I
10.16239/j.cnki.0468-155x.2005.06.001
中图分类号
TV149.2 [模型试验];
学科分类号
081502 ;
摘要
针对河口海岸地区波浪与潮流运动的特点,将波浪过程概化为潮周期中具有平均意义的波浪流要素,叠加到潮流运动方程中,以模拟长时段的水流运动及泥沙场的变化,建立了波浪与潮流联合作用下二维泥沙数学模型,包括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系下水流运动方程、非均匀悬沙、底沙输移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动边界技术及数值计算格式,引进前期含沙量的概念,得到了潮流挟沙能力公式,波浪作用下的挟沙能力采用窦国仁公式,浮泥挟沙能力采用罗肇森公式。计算的瓯江口、温州湾潮位过程与原型吻合良好,8个断面的46条垂线同步流速、流向过程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连通域复杂边界条件下瓯江口拦门沙航槽开挖后潮流与风浪作用下悬沙、底沙与浮泥引起航槽回淤的模拟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波浪-水流相互作用模型 [J].
吴永胜 ;
练继建 ;
王兆印 ;
张庆河 .
水利学报, 2002, (04) :13-17
[2]   瓯江河口挟沙能力的初步探讨 [J].
陆建宇 ;
陆永军 ;
李浩麟 .
海洋工程, 2002, (01) :46-51
[3]   河口海岸全沙模型相似理论 [J].
窦国仁 .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01, (01) :1-12
[4]   潮流波浪联合输沙及海床冲淤演变的理论体系与其数学模拟 [J].
白玉川 ;
顾元棪 ;
蒋昌波 .
海洋与湖沼, 2000, (02) :186-196
[5]   近岸波、流作用下结构物附近海岸演变的数值模拟 [J].
张海文 ;
陶建华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0, (01) :117-124
[6]   波-流共同作用下的三维悬沙扩散方程 [J].
丁平兴 ;
史峰岩 ;
孔亚珍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9, (12) :1339-1342
[7]   潮汐河口二维动床紊流模型 [J].
陆永军 ;
袁美琦 .
水科学进展, 1998, (02) :3-5
[8]   浮泥挟沙力和输沙规律的研究和应用 [J].
罗肇森 ;
罗勇 .
泥沙研究, 1997, (04) :44-48
[9]   潮流、波浪综合作用下河口二维悬沙数学模型 [J].
辛文杰 .
海洋工程, 1997, (01) :31-48
[10]   不规则波折射、绕射联合数值计算 [J].
王红川,潘军宁,姚国权 .
水运工程, 1996, (07)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