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年代学制约

被引:26
作者
沈传波
梅廉夫
汤济广
吴敏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关键词
热年代学; 构造变形; 逆冲推覆带; 大巴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18个裂变径迹、电子自旋共振(ESR)和K-Ar定年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了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扩展变形的时序。研究结果表明,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活动主要发生在232~195 Ma,这一时期的构造变形是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造山的反映。南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活动发生在133~100 Ma、70~60 Ma4、8~33 Ma和12 Ma,且由北东向南西的年龄表现出阶段性递进年轻的特点。这与大巴山逆冲推覆构造由北东向南西构造不断扩展变形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是一致的,为大巴山逆冲推覆带构造的递进扩展变形提供了年代学约束。
引用
收藏
页码:574 / 57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南大巴山前陆冲断带构造样式及变形机制分析 [J].
李智武 ;
刘树根 ;
罗玉宏 ;
刘顺 ;
徐国强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6, (03) :294-304
[2]   ESR定年:一种确定脆性断层活动年龄的方法原理与应用 [J].
杨坤光 ;
梁兴中 ;
谢建磊 ;
杨奎锋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4) :430-435
[3]   东昆仑隆升作用的裂变径迹研究 [J].
袁万明 ;
张雪亭 ;
董金泉 ;
汤云晖 ;
王世成 .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04, (02) :166-168
[4]   东秦岭造山带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J].
许志琴 ;
卢一伦 ;
汤耀庆 ;
M.Mattauer ;
Ph.Matte ;
J.Malavieille ;
P.Tapponnier ;
H.Maluski .
地质学报, 1986, (03) :237-247
[5]  
大巴山前陆盆地—冲断带的形成演化.[M].刘树根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6,
[6]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张国伟等著;.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