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湾31-6区块隐蔽油气藏的地球物理识别

被引:5
作者
刘志斌 [1 ]
李绪宣 [2 ]
李幼铭 [1 ]
孙翠娟 [2 ]
机构
[1]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弹性波阻抗反演; 储层预测; 岩石物理模型; 多属性; 辽东湾;
D O I
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06.02.015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辽东湾探区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既有成功的例子,也有失败的例子,说明识别隐蔽油气藏有很大的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一套开展辽东湾地区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地球物理识别技术流程。在研究中,首先利用岩石物理测试数据建立岩石物理模型进行横波速度反演,再通过沉积规律研究、地震相分析、时频分析等研究成果确定隐蔽油气发育带;在横波速度反演的基础上,通过弹性波阻抗反演进行岩性预测,有效地识别储层;在砂体识别基础上,利用AVO属性分析、吸收分析、多属性分析等方法综合分析储层的含油气性。利用这套识别技术对 31—6a目标进行了储层和含气性预测,认为该目标为含气圈闭。
引用
收藏
页码:198 / 203+248+17 +2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一个被开发证实的隐蔽油气藏解释实例 [J].
Ling Yun BGP Zhuozhou City Hebei Province China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5, (01) :52-57+17
[2]   隐蔽油气藏勘探现状与对策分析 [J].
王焕弟 ;
牛滨华 ;
任敦占 ;
温书亮 ;
杨建礼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06) :739-744+627
[3]   莺歌海盆地A区新近系地震储层预测及含油气性检测相关岩石物理参数研究 [J].
邓启才 ;
秦瑞宝 ;
李维新 ;
汤丽娜 .
中国海上油气, 2004, (05) :20-22+31
[4]   叠前相对保持振幅、频率、相位和波形的地震数据处理与评价研究 [J].
凌云研究组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05) :543-552+495
[5]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 [J].
崔永谦 ;
武耀辉 ;
罗宁 ;
杜维良 ;
梁宏斌 ;
张锐锋 .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3) :17-24+6
[6]   叠后相对保持振幅处理研究 [J].
凌云研究组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 (05) :501-506+458
[7]   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进行叠后时移地震数据反演 [J].
李景叶 ;
陈小宏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3, (04) :392-395+462
[8]   三维时频分析方法在地震层序分析中的应用 [J].
吴国忱 ;
康仁华 ;
印兴耀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1) :81-84+2
[9]   时频分析方法及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刘传虎 ;
刘福贵 ;
李卫忠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6, (S1) :11-2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