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与重心移动分析

被引:38
作者
柴国珍 [1 ]
孙文学 [2 ]
机构
[1] 太原师范学院
[2] 山西师范大学城环学院
关键词
山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 重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自然与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山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空间分布上体现出自然环境的烙印,文化遗产多沿河流域分布,以都邑治所为中心形成文化扩散,呈"片-带-面"空间分布特征。在时间维度上文化遗产经历了石器时代至先秦时期、秦汉至宋代和元明清时期三个发展阶段。它表征着文化的价值内涵,印证了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与人类文明史的发展是相关的。三个时期的文化遗产重心表现为沿汾河由南向北的移动轨迹,契合了山西文化由南向北的发展历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人文地理学.[M].赵荣[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山西戏曲碑刻辑考.[M].冯俊杰等编著;.中华书局.2002,
[3]  
山西省地图册.[M].杜秀荣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2001,
[4]  
中国政区地理.[M].刘君德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9,
[5]   口传文艺的起源和发展 [J].
大林太良 ;
康楽 .
文化遗产, 2007, (01) :103-107
[6]   话说山西老陈醋 [J].
颜景宗 ;
谭学良 ;
胡红娟 .
食品工程, 2006, (03) :3-4+8
[7]  
山西省历史地图集..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主编;.中国地图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