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内陆河流量对高原加热场强度的响应

被引:5
作者
钟海玲 [1 ]
李栋梁 [2 ]
机构
[1] 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河西内陆河; 黑河; 流量变化; 青藏高原; 地面加热场强度;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08.02.002
中图分类号
P333.1 [水量平衡];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选用莺落峡1944-2004年和疏勒河1953-1999年的流量资料,分析了近50年河西内陆河流量的持续性、周期性、年际变化及其对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异常的响应。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中、西部的水资源具有很好的持续性,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河西走廊中、西部的水资源与前期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前期(4月份)的环流特征可预报后期5月份流量。多水年新疆脊弱,东亚槽浅,降水偏多,流量加大;反之亦然。径流预报实质上可作为西北地区的干旱预报。
引用
收藏
页码:179 / 18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变化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 [J].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6, (06) :975-982
[2]   近50年来黑河山区汇流区温度及降水变化趋势 [J].
蓝永超 ;
丁永建 ;
康尔泗 .
高原气象, 2004, (05) :723-727
[3]   黑河流量对祁连山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 [J].
李栋梁 ;
刘洪兰 .
中国沙漠, 2004, (04) :7-13
[4]   疏勒河绿洲系统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 [J].
李栋梁 ;
吕世华 ;
邓振镛 .
高原气象, 2004, (02) :233-237
[5]   祁连山及黑河流域降雨量的分布特征分析 [J].
张杰 ;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4, (01) :81-88
[6]   河西内陆河春季流量变化特征的分析和预测 [J].
冯建英 .
甘肃气象, 1998, (04) :40-43
[7]   黄河上游径流量演变特征及成因研究 [J].
李栋梁 ;
张佳丽 ;
全建瑞 ;
章克俭 .
水科学进展, 1998, (01) :3-5
[8]   河西走廊黑河流量的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J].
李栋梁 ;
陈丽萍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1, (03) :319-324
[9]   甘肃黑河的径流变化及预测 [J].
赖祖铭 .
冰川冻土, 1987, (01) :15-22
[10]  
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布及其主要气候特征[J]. 王谦.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8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