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冠心病患者血脂和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意义
被引:5
作者:
冯俊
[1
]
唐海沁
[2
]
陈建中
[3
]
李结华
[2
]
刘先进
[2
]
孙彤
[2
]
桂雪琼
[2
]
夏静
[2
]
王夏芹
[2
]
机构:
[1] 安徽合肥师范学院医院
[2]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3] 安徽省医学专科学校
来源: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高血脂症;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血脂和D-二聚体(DD)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209例不同类型的冠心病患者和25例正常人分别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DD水平和脂蛋白(a)[LP(a)],酶法测定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1)不同类型的冠心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SAP),陈旧性心肌梗死(OM I)组患者DD水平未见明显改变(P>0.05),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患者DD水平升高非常显著(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DD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AM I组DD水平显著高于UAP组(P<0.05);与SAP,OM I组比较,UAP,AM I组DD水平升高显著(P<0.05);(3)不同类型CHD组与对照组在TG、TC、LDL、HDL、ApoA、ApoB、Lp(a)与CHD组相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AP、OM I与UAP、AM I在TG、HDL、ApoB、LP(a)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AM I、UAP组患者中,与新鲜血栓形成相关指标DD的增高,以AM I组更为严重,并且TC、ApoB、Lp(a)也明显升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62 / 364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