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毛石斛和长距石斛的光合特性

被引:23
作者
朱巧玲
冷佳奕
叶庆生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石斛兰; 光合特性; C3植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以黑毛组的黑毛石斛(Dendrobium williamsonii)和长距石斛(D.longicornu)为材料,对其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2种石斛叶片的解剖结构为异面叶,气孔仅分布在下表面,具气孔盖,叶脉维管束鞘不含叶绿体,无花环型结构。2种石斛的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的响应研究表明,它们的光补偿点(LCP)和光饱和点(LSP)分别为5–10μmol·m-2·s-1和800–900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2;CO2补偿点和CO2饱和点分别为80–90μmol·mol-1和800μmol·mol-1,羧化效率在0.015–0.021之间;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8–30°C。光合特性的研究表明,2种石斛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首峰出现在12:00,最大光合速率为5μmolCO2·m-2·s-1,次峰出现在15:00,夜间不吸收CO2。2种石斛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在2.51–2.66之间。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2种石斛的PEPCase活性极低,但RuBPCase和GO酶活性较高。以上的研究结果均表明,黑毛石斛和长距石斛光合作用碳同化途径属C3植物类型,具有半阴生植物的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刺槐光合特性的研究 [J].
曹军胜 ;
刘广全 .
西北农业学报, 2005, (03) :123-127+141
[2]   霍山县3种石斛叶片光合特性及其对光强的响应 [J].
蔡永萍 ;
李玲 ;
李合生 ;
骆炳山 ;
林毅 .
中草药, 2005, (04) :586-590
[3]   5种红山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J].
吕芳德 ;
徐德聪 ;
侯红波 ;
刘云龙 ;
郑良康 .
经济林研究, 2003, (04) :4-7
[4]   铁皮石斛叶片光合作用的碳代谢途径 [J].
苏文华 ;
张光飞 .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05) :631-637
[5]   高粱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其转基因水稻的培育 [J].
张方 ;
迟伟 ;
金成哲 ;
王强 ;
张其德 ;
吴乃虎 .
科学通报, 2003, (14) :1542-1546
[6]   金钗石斛光合作用特征的初步研究 [J].
苏文华 ;
张光飞 .
中药材, 2003, (03) :157-159
[7]   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对金钗石斛生长的影响 [J].
丑敏霞 ;
朱利泉 ;
张玉进 ;
张明 ;
别之龙 ;
陈仕江 ;
李泉森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3) :325-330
[8]   兰属植物光合途径的研究 [J].
叶庆生 ;
潘瑞炽 ;
丘才新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8, (01) :25-29
[9]   光合作用及有关过程对长期高CO2浓度的响应 [J].
许大全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4, (02) :81-87
[10]   墨兰光合途径的研究 [J].
叶庆生 ;
潘瑞炽 ;
丘才新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93, (06) :44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