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改造作用对塔中油气藏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庞宏 [1 ,2 ]
庞雄奇 [1 ,2 ]
石秀平 [1 ,2 ]
向才富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2] 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北京昌平)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塔里木; 调整改造; 次生油气藏; 油气藏; 构造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西部复杂叠合盆地中,油气藏形成后的调整改造现象非常普遍。通过对塔中地区调整改造事件的分析,认为塔中地区经历了3~4期调整改造,分别为:奥陶纪、志留纪的破坏性改造、印支—燕山期的调整性改造、喜马拉雅期的建设性改造。在塔中地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断层的局部活动和圈闭的局部迁移。调整改造对塔中地区油气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导致了多种相态油气并存;(2)导致了油气的再分配;(3)导致了油气藏的现今分布格局。目前塔中地区发现的油气藏大部分是从下伏地层调整上来的次生油气藏,在后期构造调整较弱的塔中10号带、塔中I号坡折带西部地区下伏奥陶系、寒武系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9+191 +191-19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成藏特点及勘探前景 [J].
谢继容 ;
张健 ;
李国辉 ;
唐大海 ;
彭军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0 (06) :40-44+205
[2]   塔里木盆地哈得逊油田成藏研究探讨 [J].
徐汉林 ;
江同文 ;
顾乔元 ;
牛玉杰 ;
张秋茶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5) :17-21+15+14
[3]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油气成藏条件与模式研究 [J].
何琰 ;
牟中海 ;
唐勇 .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 (04) :34-38+188
[4]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晚期成藏特征 [J].
刘震 ;
党玉琪 ;
李鹤永 ;
高先志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1-6+120
[5]   新(晚期)构造运动的物质、能量效应与油气成藏 [J].
郝芳 ;
邹华耀 ;
龚再升 ;
方勇 .
地质学报, 2006, (03) :424-431
[6]   塔里木台盆区有效源岩排烃特征及石油地质意义 [J].
管晓燕 ;
庞雄奇 ;
张俊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17-22+88
[7]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分布特征与石油地质意义[J]. 张俊,庞雄奇,刘洛夫,姜振学,刘运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8]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及演化史 [J].
王飞宇 ;
张水昌 ;
张宝民 ;
肖中尧 ;
刘长伟 .
地球化学, 2003, (05) :461-468
[9]   构造作用对油气藏的改造 [J].
窦立荣 ;
李志 ;
张宝红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5) :396-399
[10]   塔里木盆地克拉通区海相油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J].
赵靖舟 ;
李启明 .
科学通报 , 2002, (S1) :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