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被引:24
作者
宇万太
姜子绍
柳敏
赵鑫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微生物量; 周转率;
D O I
10.19336/j.cnki.trtb.2008.02.015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研究了长期定位试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结果表明:裸地处理的微生物生物量碳最低;不施肥种植作物(CK)或施肥种植作物(NPK)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NPK配合猪厩肥处理的微生物体碳含量显著高于CK和NPK处理;荒地处理由于返回的植物残体量很大,积累的有机物很多,所以其微生物量碳最大;其次为割草处理和林地处理。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其土壤微生物量也高,土壤微生物碳的周转强度也大,周转时间短,周转速率为:荒地>割草>林地>NPK+C>NPK>CK>裸地。
引用
收藏
页码:282 / 2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1]   Long-term monitoring of microbial biomass, N mineralisation and enzyme activities of a Chernozem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management [J].
Kandeler, E ;
Tscherko, D ;
Spiegel, H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9, 28 (04) :34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