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理

被引:71
作者
赵亚丽 [1 ,2 ,3 ]
薛志伟 [1 ]
郭海斌 [1 ,4 ]
穆心愿 [1 ]
李潮海 [1 ,2 ,3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
[3] 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4]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土壤; 温度; 农作物;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干物质积累; 影响因素; 根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探明耕作方式、秸秆还田以及二者交互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呼吸特征的影响,通过两年田间裂区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常规翻耕、深翻、深松)与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周年农田土壤呼吸速率、相关土壤理化性状(土壤温度、水分、紧实度、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两因素的互作效用,以及土壤物理性状与土壤呼吸速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深耕(深翻和深松)显著增加了全年土壤呼吸速率;秸秆还田增加了冬小麦季的土壤呼吸速率,却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季的土壤呼吸速率;深耕+秸秆还田可使冬小麦季和夏玉米季的土壤呼吸速率分别增加41.9%和21.0%。土壤温度、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正相关,土壤紧实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且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相关系数最大。深耕与秸秆还田交互使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34.9%和38.2%,根系干质量密度分别提高45.0%和39.4%,故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深翻或深松是黄淮海地区适宜的耕作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黄淮海地区科学有效的土壤耕作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6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21]   不同施氮水平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土壤CO2通量的影响 [J].
刘合明 ;
刘树庆 .
生态环境, 2008, (03) :1125-1129
[22]   农田土壤呼吸特征及根呼吸贡献的模拟分析 [J].
李虎 ;
邱建军 ;
王立刚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14-20
[23]   秸秆还田和施氮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J].
张庆忠 ;
吴文良 ;
王明新 ;
周中仁 ;
陈淑峰 .
生态学报, 2005, (11) :91-95
[24]   华北平原麦田土壤呼吸特征 [J].
陈述悦 ;
李俊 ;
陆佩玲 ;
王迎红 ;
于强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9) :1552-1560
[25]   水分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及机理 [J].
陈全胜 ;
李凌浩 ;
韩兴国 ;
阎志丹 .
生态学报, 2003, (05) :972-978
[26]   应用DNDC模型分析施肥和翻耕方式变化对旱田土壤NO释放的潜在影响 [J].
徐文彬 ;
刘维屏 ;
刘广深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6) :917-922
[27]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J].
江永红 ;
宇振荣 ;
马永良 .
土壤通报, 2001, (05) :209-213
[28]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CO2排放速率研究 [J].
陈四清 ;
崔骁勇 ;
周广胜 ;
李凌浩 .
植物学报, 1999, (06) :86-91
[29]   秸秆覆盖对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赵聚宝 ;
梅旭荣 ;
薛军红 ;
钟兆站 ;
张天佑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6, (02) :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