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分析

被引:31
作者
骆成凤 [1 ]
许长军 [2 ]
游浩妍 [1 ]
靳生洪 [2 ]
机构
[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对地观测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
[2] 青海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关键词
草地退化; 青海湖流域; 动态变化度; 景观格局; 转类指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青海湖流域属于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退化状况是反映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有效指标。在对青海湖流域退化草地分类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获得流域退化草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信息。采用Markov模型、退化草地动态变化度、转类指数和景观指数对青海湖流域草地退化状况时空变化进行多角度分析。研究表明2010年青海湖流域草地状况良好,未退化草甸与未退化草原在整个流域占绝对优势,是流域面积的38%。2000—2010年期间,流域草地变化不大,退化草地转类指数为-0.0384;草地变化整体上呈极轻微退化趋势,在这11a期间呈现先退化、后改善的状况。流域内不同退化草地类别的空间景观格局表现比较稳定。青海湖流域的优势草地类别是未退化草甸,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2000—2010年期间该类别的动态变化度为1.82%,没有发生大幅度变化,时空变化都比较稳定。中度退化草甸是退化最明显的类别,即使在流域草地呈改善状况的2006—2010年期间,有近7.4万hm2退化为重度退化草甸,占中度退化草甸转变为其他类别的65%。流域中与其他类别相互转换频繁,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类型是轻度、中度退化草甸,及重度退化草原,在流域草地退化发生改善的2006—2010年期间,这3个类别的动态变化度达到15%—21%之间;空间上它们主要分布在流域西北部、青海湖北部以及环青海湖区域。
引用
收藏
页码:4450 / 445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草原荒漠化的驱动分析 [J].
才保 .
草业与畜牧, 2011, (08) :11-16
[2]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湖水位的影响 [J].
伊万娟 ;
李小雁 ;
崔步礼 ;
马育军 .
干旱气象, 2010, (04) :375-383
[3]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成因探讨 [J].
温国安 .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8 (05) :23-26
[4]   青海湖流域及周边地区蒸发皿蒸发量变化(1961-2007年)及趋势分析 [J].
李岳坦 ;
李小雁 ;
崔步礼 ;
伊万娟 ;
张强 ;
孙久虎 .
湖泊科学, 2010, 22 (04) :616-624
[5]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J].
赵志平 ;
刘纪远 ;
邵全琴 .
地理科学, 2010, 30 (03) :415-420
[6]   青海湖流域草地类型及其分布 [J].
李旭谦 .
青海草业, 2009, 18 (04) :20-23+19
[7]   青海湖流域土地覆盖时空变化与生态保护对策 [J].
李迪强 ;
郭泺 ;
朵海瑞 ;
武海波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1) :18-22
[8]   基于CA-Markov模型土地利用对景观格局影响辨识 [J].
孙贤斌 ;
刘红玉 ;
李玉凤 ;
郝敬锋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9, 25 (01) :1-7+31
[9]   高寒草甸退化草地分级标准研究现状 [J].
孙小弟 ;
董全民 ;
马玉寿 .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8, (04) :54-55
[10]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正式启动 [J].
徐有学 .
青海草业, 2008, (02) :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