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分配:理论、实践与政策建议

被引:134
作者
王名
蓝煜昕
王玉宝
陶泽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第三次分配; 公益慈善; 社会治理; 美好社会;
D O I
10.19735/j.issn.1006-0863.2020.03.16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共享经济等为代表的各种新经济社会形态蓬勃发展,在理论、政策和制度层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全面部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战略中,特别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本文在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论发展和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和厘清的基础上,结合近十年来实践领域的新发展和新需求拓展了对第三次分配的理解,将其界定为丰裕社会的财富流向如何适应个体精神追求并达成人民美好生活的命题;随后在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次分配的特征,并就第三次分配的研究和政策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116 +11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论社会志愿机制及其承载的第三次分配 [J].
傅小随 .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7, (06) :67-72
[2]   上中等收入阶段我国第三次分配的全方位考量 [J].
苏京春 .
地方财政研究, 2017, (03) :37-44+68
[3]   “第三次分配”的概念及特征述评 [J].
魏俊 .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8, (04) :18-21
[4]   第三次分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J].
宋林飞 .
学海, 2007, (03) :68-72
[5]   关于经济伦理的几个问题 [J].
厉以宁 .
哲学研究, 1997, (06) :13-17
[6]  
第三次分配:内涵、特点及政策体系[N]. 杨斌.学习时报. 2020 (006)
[7]  
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M].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厉以宁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