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教学相遇:历程检视与进路选择

被引:11
作者
张铭凯
廖婧茜
靳玉乐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
关键词
技术; 教学; 教学旨趣; 技术与教学融合; 检视;
D O I
10.14121/j.cnki.1008-3855.2016.12.007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基于历史的视角,在教学场域中反思技术的同时在技术视阈中重解教学是探寻当前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之路的理性诉求。技术从"默默无闻"到"狂飙突进"的"上位",勾勒了教学场域中的技术傲慢;教学从"莫衷一是"到"自我迷失"的"式微",刻写了技术视阈中的教学盲从。超越傲慢与盲从的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之进路在于使教学和技术二者各安其位、各展其长、相得益彰,而这关键在于探求技术本分与教学之真相遇、技术张力与教学之善相促和技术魅力与教学之美相融的三重共生逻辑。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技术融入教学的实践逻辑、现实冲突与未来走向 [J].
卢强 .
电化教育研究, 2016, 37 (02) :10-17
[2]   技术精神:一种值得关注的精神形态 [J].
樊勇 ;
高筱梅 .
学术月刊, 2011, 43 (06) :18-23
[3]   对教育技术“工具理性”的批判 [J].
李芒 .
教育研究, 2008, (05) :56-61
[4]   教育中技术的本质探讨 [J].
单美贤 ;
李艺 .
教育研究, 2008, (05) :51-55
[5]   技术总是物象化为人造物的技术 [J].
舒红跃 .
哲学研究, 2006, (02) :99-105
[6]  
技术哲学新论.[M].倪钢; 著.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7]  
人学原理.[M].陈志尚主编;.北京出版社.2005,
[8]  
技术批判理论.[M].(美)安德鲁·芬伯格(AndrewFeenbeyg)著;韩连庆;曹观法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  
现代技术的哲学反思.[M].王前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3,
[10]  
被捆绑的时间.[M].段伟文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