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畜牧业信息化与智能装备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28
作者
熊本海
杨亮
郑姗姗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畜牧业; 物联网; RFID; 智能装备; 信息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8.9 [新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082804 ;
摘要
【目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及产业化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包括畜牧业在内的畜牧业物联网及智能装备的发展也引起行业的高度重视。【方法】文章重点从家畜编码规范及标识技术,畜禽养殖环境及体征行为远程监测、畜禽养殖智能装备及养殖过程数字化监管与大数据平台构建,智能化计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多个方面,综述畜牧业信息化与智能装备研究的现状。【结果】以无线射频识别即RFID技术为基础的家畜标识的国际标准相对完善,主要包括ISO 11784/11785和ISO 14223三个标准,但各国在具体操作上并没有强制实施,主要是美国家畜编码完全走国际标准路线,而加拿大及法国等在编码中附加了群体编码而更为灵活。中国的标识标准包括国家规范、地方标准及企业内部规范,具有亟待修订的必要,而RFID标识产品研发则超前于标准的制定。在畜禽养殖环境物联网系统研发方面,针对不同畜禽在不同的生长、生理阶段的控制阈值的总结与研究进入到数字化描述阶段,并采用物联网技术构建了针对不同畜种设施养殖的环境精准监控系统,包括移动端的控制系统。在畜禽养殖设备的研究上,国内外主要集中在智能饲喂设备的研发上,主要包括妊娠母猪及哺乳母猪饲喂控制系统、奶牛及奶羊的精准饲喂系统等。在行业数据管理平台开发上,总结了旗舰型龙头企业的物联网数据平台的研发进展,以及针对种畜禽生产过程业务逻辑综合数据平台的案例等。最后,具体分析了我国在畜牧业信息化与智能装备的产业化领域还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并给出相应的技术与政策建议。【结论】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现代化需要为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支撑,并结合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畜牧业产业的提质增效。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34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21]   Effects of seasonal change and parity on raw milk composition and related indices in Chinese Holstein cows in northern China [J].
Yang, L. ;
Yang, Q. ;
Yi, M. ;
Pang, Z. H. ;
Xiong, B. H. .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2013, 96 (11) :6863-6869
[22]   A preliminary in vivo study o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e-tracking in poultry using ink printed 2D barcodes [J].
Mc Inerney, Barry ;
Corkery, Gerard ;
Ayalew, Gashaw ;
Ward, Shane ;
Mc Donnell, Kevin .
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10, 73 (02) :112-117
[23]  
Animal Identification and Trace back in Canada .2 Terry D.Hun. https://wenku.baidu.com/view/b2e2351352d380eb62946d8c.html .
[24]   基于安卓的动物疫病远程诊断系统设计与开发 [J].
包巍 .
农业网络信息, 2012, (07) :29-31+54
[27]   北大荒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与实践 [J].
常颢 ;
李成毅 ;
车国强 ;
李培辰 .
农场经济管理, 2010, (05) :28-30
[28]   国外母猪的繁殖性能及年生产力水平 [J].
傅衍 .
猪业科学, 2010, 27 (03) :32-34
[29]   欧盟转基因食品溯源管理体系 [J].
孙彩霞 ;
刘信 ;
徐俊锋 ;
陈笑芸 ;
张志恒 .
浙江农业学报, 2009, 21 (06) :645-648
[30]   动物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 [J].
肖建华 ;
王洪斌 ;
胡玉龙 ;
栾培贤 ;
丁海涛 .
饲料博览, 2009, (08)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