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的拓扑特征及影响因素——基于WWZ方法和社会网络的研究

被引:43
作者
孙天阳 [1 ,2 ]
肖皓 [1 ]
孟渤 [3 ]
许和连 [1 ]
机构
[1]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2]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不详
基金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社会网络分析; 国际投入产出模型; 制造业;
D O I
10.14120/j.cnki.cn11-5057/f.2018.09.005
中图分类号
F424 [工业建设与发展]; F752.62 [出口贸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Wang等(简称WWZ)提出的双边出口增加值核算方法,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技术,论文将2000-2015年制造业出口贸易网络重新解构为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返回并被本国吸收的国内增加值、国外增加值、纯重复计算部分4种网络,分析网络可加性、网络间相关性、网络拓扑结构和社团演化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样本考察期内,中国逐步升级为制造业全球价值链网络的核心,但在返回并被本国吸收的国内增加值(RDV)网络中仍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②4种网络的"互惠性"、"异配性"较为显著,基本形成亚太、欧洲两个结构稳定的社团。③4种网络呈现出不同的演化特征,如国外增加值(FVA)网络结构较为离散、纯重复计算部分(PDC)网络有较为明显的"链式"结构。④QAP分析显示,传统引力模型的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仍可以对制造业GVC网络进行解释,但其解释力度在逐渐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60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21]   国际贸易网络拓扑结构的演化 [J].
段文奇 ;
刘宝全 ;
季建华 .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8, (10) :71-75+81
[22]   要素禀赋、地理因素与新国际分工 [J].
徐康宁 ;
王剑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6) :65-77+204
[24]   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 [J].
盛斌 ;
廖明中 .
世界经济, 2004, (02)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