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创新材料的选育及抗病性研究

被引:7
作者
舒焕麟
杨家秀
杨足君
李光蓉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四川都江堰
[2] 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四川成都
关键词
小麦; 小黑麦; 杂交; 抗条锈性;
D O I
10.16036/j.issn.1000-2650.2000.04.003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小麦 -异源直接杂交法回交结合开放授粉处理 ,在诱发材料制造的条锈病流行条件下 ,从组合Curren cy/小偃 6号 //川育 12号 /3/A30 2中选育出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NR98117- 9S等 5个小麦材料。这些材料大都具有与亲本小麦品种小偃 6号及川育 12号不相上下的农艺性状 ,对条锈生理小种条中 31和混合菌种表现高抗 ,可作为四川小麦抗条锈病育种的亲本加以利用。文中还讨论了小麦育种中的间接选择在创制小麦 -黑麦染色体代换易位系上的可行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96 / 2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利用种子储藏蛋白电泳分析小麦材料SY95-71及其亲本的遗传变异 [J].
杨足君 ;
舒焕麟 ;
李光蓉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1) :7-10
[2]   几个具黑麦遗传物质的小麦材料的遗传分析 [J].
舒焕麟 ;
杨足君 ;
李光蓉 ;
不详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00, (03) :223-227
[3]  
Translocationsandmodifica tionsofchromosomesintriticale×wheathybrids. LukaszewskiAJ,JPGustafson. Theor.Ap pl.Genet . 1983
[4]  
Crossablity ,meioticbehaviourandpollensterilityrelationshipsintitricale×wheathybrids. BaipaiGC,MishraSN. CropImprovement . 1987
[5]  
SpringTriticaleNames;Parentage;Pedigrees;Origins. . 1986
[6]   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的杂交育种及其遗传分析——小麦与偃麦草杂交的研究(三) [J].
Group of Eemote Hybridizatron ;
Northwestern Institute of Botany .
遗传学报, 1977, (04) :283-293+377
[7]   遗传转移的MADI过程 [J].
任正隆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0, (01) :1-6
[8]   八倍体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群体中的染色体易位 [J].
任正隆 ;
T.Lelley ;
G.Rbbelen .
遗传学报, 1991, (03) :228-234+291
[9]   四川小麦生产品种抗条锈性变异及对策 [J].
刘正德 ;
蒋滨 .
西南农业学报, 1999, (01) :88-92
[10]   创新诱发材料SY95-71选育和利用价值研究 [J].
舒焕麟 ;
杨足君 ;
李光蓉 ;
不详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03) :249-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