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一次辐射雾的数值模拟

被引:14
作者
何晖 [1 ,2 ,3 ]
金华 [2 ]
刘建忠 [2 ]
张天明 [4 ]
高燕虎 [5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3]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4] 北京市观象台
[5] 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
关键词
辐射雾; 数值模拟; 微波辐射计; 液水含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V3对2006年11月20日北京地区的一次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模拟结果与极轨卫星监测图像以及十二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的对比表明,模式对此次雾的模拟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在雾区的分布位置、雾的高度以及雾的维持时间等方面。针对不同的云物理方案、长波辐射项、短波辐射项以及模式的垂直分辨率进行了4组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地面的长波辐射冷却促使辐射雾的形成,而短波辐射的加热是辐射雾消散的主要原因。另外,增加模式的垂直分辨率以及选取更加详细的云微物理方案可以使模式模拟的辐射雾的结果有明显的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390 / 39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北京地区一次冬季平流雾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李元平
    梁爱民
    张中锋
    罗娅
    刘开宇
    李秀连
    黄嘉佑
    [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 167 - 172+182
  • [2] 北京及其周边地区一次大雾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董剑希
    雷恒池
    胡朝霞
    肖稳安
    张晓庆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2) : 175 - 184
  • [3] 珠江三角洲地区一次辐射雾的数值模拟研究
    樊琦
    王安宇
    范绍佳
    吴兑
    梁嘉静
    [J]. 气象科学, 2004, (01) : 1 - 8
  • [4] 风暴和云动力学[M]. 气象出版社 , (美)科顿(Cotton,W.R.),(美)安泽斯(Anthes,R.A.)著, 1993
  • [5] Radiation Fog: A Comparison of Model Simulation with Detailed Observations. Duynkerke, Peter G. Monthly Weather Review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