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网络环境下网络犯罪的时代演变及其立法展望

被引:30
作者
李怀胜
机构
[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网络犯罪; 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保护; 网络安全立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受三代网络环境中应用功能重心的变化,网络安全风险先后经历了技术性风险、内容性风险以及多重复合风险这三个发展阶段。网络犯罪的指向从最初的技术性侵害,发展到后来的利益性侵害,直到过渡到目前的现实关系侵害。犯罪指向的变化引起不同阶段网络安全法律的策略转换,基于今后网络的发展趋势,网络安全的法律保护必须统筹"个体利益"、"抽象秩序"与"宏观安全"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复合型的网络安全保护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公民跨国犯罪实证分析 [J].
于志刚 ;
栗向霞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4, 22 (01) :112-125
[2]   “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 [J].
于志刚 .
法学, 2013, (10) :102-110
[3]   网络实名制立法评析 [J].
周永坤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5 (02) :1-7+161
[4]   三网融合视野下刑事立法的调整方向 [J].
于志刚 .
法学论坛, 2012, 27 (04) :5-12
[5]   关于出租、倒卖“僵尸网络”行为的入罪化思路 [J].
于志刚 .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7 (04) :75-83
[6]   论网络游戏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 [J].
于志刚 .
政法论坛, 2003, (06) :122-132
[7]  
传统犯罪的网络异化研究[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于志刚, 2010
[8]  
第1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at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http://www.cnnic.net.cn/index/0E/00/11/index.htm,Feb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