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类与新现传染病

被引:4
作者
周凯 [1 ,2 ]
何宏轩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保护生物学院重点实验室,国家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新现传染病; 鼠类; 人兽共患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从近些年发生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现传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动物与新现传染病密切相关。许多因素可以导致重要人兽共患病或新现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如环境改变、人类和动物的密切接触、病原因子的变异、农业行为方式改变等。鼠类是多种病原体的储库,这些病原体会导致各种鼠传新现传染病的发生。与鼠类密切相关的新现传染病危害大,种类多,主要包括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莱姆病等。加强国内外合作,建立动物疾病监测网络,改变人类行为方式,维护生态平衡,是控制新现传染病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387 / 39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动物莱姆病 [J].
鞠龚讷 ;
周锦萍 ;
葛杰 .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7, (01) :56-57
[2]   莱姆病研究进展 [J].
李新 ;
王纪佐 .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 (04) :307-309
[3]   莱姆病传播生态学研究进展 [J].
孙毅 ;
许荣满 ;
郭天宇 ;
曹务春 ;
张泮河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2, (05) :90-93
[4]   广西首次分离到莱姆病螺旋体 [J].
刘敏 ;
王树声 ;
王昭孝 ;
张涛 ;
曾霞 ;
杨光华 .
广西预防医学, 2001, (03) :129-131
[5]   钩端螺旋体病研究进展与待解决的问题 [J].
时曼华 .
实用预防医学, 1999, (04) :241-243
[6]   中国莱姆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万康林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8, (06) :5-9
[7]   我国耕牛钩端螺旋体带菌和排菌状况调查 [J].
时曼华 ;
梁中兴 ;
WJTerpstra ;
李春好 ;
张承峰 ;
李文斌 ;
聂一新 ;
张立新 ;
李俊华 ;
傅桂明 ;
RAHartskeerl ;
VDKHerman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7, (01) :12-14
[8]   我国莱姆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 [J].
张哲夫 ;
万康林 ;
张金声 ;
朱桂凤 ;
窦桂兰 ;
李牧青 ;
郑理 ;
梁军钢 ;
侯学霞 ;
王宏英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7, (01) :8-11
[9]   辽宁东部山区莱姆病调查研究 [J].
张德才,张仲秋,孙广久,张哲夫,张金声,董树德,蔡东浩庄林春,吴丽骠,刘志臣,潘铁厚,王栋武,王建武,王泽淳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6, (05) :16-16
[10]  
自然疫源性疾病[M]. 科学出版社 , 唐家琪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