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地区海-陆热力差异与夏季江淮流域旱涝的关系

被引:7
作者
赵勇
钱永甫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地表温度; 江淮流域; 旱涝; 异常对比; 北非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NCEP/NCAR月均再分析资料和中国743站降水资料,根据夏季江淮流域51a(1954—2004年)区域旱涝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确定北非地区作为研究的关键区。分析发现,关键区的地表温度异常在冬季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冬季北大西洋涛动是导致这种异常持续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前冬北非地区地表温度和夏季江淮流域降水的SVD分析发现:当北非大陆地区偏冷,其西北侧的海区偏暖时,江淮流域夏季的降水将整体偏多;反之,江淮流域夏季的降水整体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北非地区海陆地表温度异常的对比,要比其中单一海洋或陆地区域的异常对夏季江淮流域的旱涝有更好的指示能力。文中定义了一个海陆热力差异指数来表征这种地表温度异常的对比程度,该指数和夏季江淮流域旱涝指数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对夏季江淮流域极端旱涝年份也有较好的指示,认为该指数可以作为一个指示江淮流域整体旱涝事件的预报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北非和青藏高原感热振荡特征及与我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 [J].
宁亮 ;
钱永甫 .
高原气象 , 2006, (03) :357-365
[2]   春季海温对中国夏季降水影响的诊断研究和预测试验 [J].
王蕾 ;
张人禾 ;
黄嘉佑 .
气象学报, 2004, (06) :851-859
[3]   亚洲地面气温异常对中国汛期雨带位置的影响研究 [J].
田永丽 ;
曹杰 .
高原气象, 2004, (03) :339-343
[4]   4~6月青藏高原热状况与盛夏东亚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异常 [J].
段安民 ;
刘屹岷 ;
吴国雄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0) :997-1004
[5]   北非高压的气候特征及其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J].
假拉 ;
周顺武 ;
丁锋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2, (06) :816-822
[6]   青藏高原地表热通量变化及其对初夏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 [J].
董敏 ;
朱文妹 ;
徐祥德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4) :458-468
[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与亚洲地表温度之关系 [J].
陈月娟 ;
张弘 ;
周任君 ;
武海峰 .
大气科学, 2001, (04) :515-522
[8]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异常和长江中下游主汛期旱涝及其与环流关系的研究 [J].
陈乾金 ;
高波 ;
李维京 ;
刘玉洁 .
气象学报, 2000, (05) :582-595
[9]   西北地区旱涝指标的研究 [J].
张存杰 ;
王宝灵 ;
刘德祥 ;
蔡忠兰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98, (04) :48-56
[10]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和副热带高压之间的关系 [J].
李万彪 ;
周春平 .
气象学报, 1998, (05) :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