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面气温异常对中国汛期雨带位置的影响研究

被引:8
作者
田永丽
曹杰
机构
[1] 云南大学东亚环境与气候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2] 云南大学东亚环境与气候研究中心大气科学系 云南昆明 
[3] 云南昆明 
关键词
地面气温; 中国汛期雨带位置;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青藏高原; 热力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9 [气象灾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80—1999年NECP/NCAR地面气温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汛期雨带类型资料,计算并分析了亚洲地区地面气温与中国汛期雨带位置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地面气温与中国汛期雨带位置关系最好的区域在青藏高原,该地区的地面气温与中国汛期雨带位置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具有较好的持续性,其中关系最密切的时间是5月份。对相应大气环流的合成分析发现,当5月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偏高时,热力作用使得高原地区上升气流加剧,并在115°E,25°N附近强迫出一支相对偏强的下沉气流,导致在110°~120°E,20°~25°N附近出现一个相对的反气旋性环流,该环流有利于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上,最终使得中国汛期雨带位置偏北。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中国汛期降水预测研究及应用.[M].陈兴芳;赵振国编著;.气象出版社.2000,
[2]  
青藏高原气象学.[M].叶笃正等著;.科学出版社.1979,
[3]   青藏高原气温分布的空间插值方法比较 [J].
李新 ;
程国栋 ;
卢玲 .
高原气象, 2003, (06) :565-573
[4]   青藏高原近代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J].
马晓波 ;
李栋梁 .
高原气象, 2003, (05) :507-512
[5]   高原及冷空气对1998和1991年夏季西太副高及雨带的影响 [J].
宋敏红 ;
钱正安 .
高原气象, 2002, (06) :556-564
[6]   青藏高原地表月平均反照率的遥感反演 [J].
徐兴奎 ;
林朝晖 ;
不详 .
高原气象 , 2002, (03) :233-237
[7]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与亚洲地表温度之关系 [J].
陈月娟 ;
张弘 ;
周任君 ;
武海峰 .
大气科学, 2001, (04) :515-522
[8]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陈隆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27-332
[9]   青藏高原地表热状况的卫星资料分析 [J].
江灏 ;
王可丽 .
高原气象, 2000, (03) :323-330
[10]   用冬季地温预报汛期降水距平的初步方法 [J].
汤懋苍 ;
张建 ;
王敬香 ;
不详 .
高原气象 , 1987, (02) :15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