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 有效防治耕地土壤侵蚀

被引:11
作者
杨爱民 [1 ]
刘孝盈 [2 ]
机构
[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
[2] 水利部国际泥沙研究与培训中心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耕地; 土壤侵蚀; 水土保持; 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 非点源污染;
D O I
10.16843/j.sswc.2010.06.009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仅为0.093 3 hm2,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耕地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耕地土壤侵蚀面积为4 03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3.15%。仅坡耕地每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约达15亿t,占全国土壤侵蚀总量的33%。耕地土壤侵蚀已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论述了水土保持领域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产生与发展、主要技术内容与技术模式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水土保持的新理念,对于有效防治耕地土壤侵蚀和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 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http://law.baidu.com/pages/chinalawinfo/12/9/0d7d5282bfb8b618f9e7dbbe296f11280.html . 2009
[2]   北美保护性耕作及对中国的意义 [J].
杨学明 ;
张晓平 ;
方华军 ;
梁爱珍 ;
齐晓宁 ;
王洋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2) :335-340
[3]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效益和应用前景分析 [J].
常旭虹 .
耕作与栽培, 2004, (01) :1-3+44
[4]   保护性耕作在加拿大的研究及现状 [J].
王延好 ;
张肇鲲 .
新疆农机化, 2004, (06) :18-19
[5]   保护性耕作概念、机理与关键技术 [J].
高焕文 .
四川农机, 2005, (04) :22-23
[6]   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评述 [J].
师江澜 ;
刘建忠 ;
吴发启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1) :205-212
[7]   从约翰迪尔产品看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现状 [J].
吴红丹 ;
李民 ;
胡东元 ;
刘圣伟 ;
李洪文 .
农机化研究, 2007, (01) :12-15+20
[8]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影响 [J].
李春霞 ;
王俊忠 ;
李友军 ;
李胜利 ;
熊英 ;
陈阜 .
耕作与栽培, 2007, (03) :4-5+9
[9]   深刻认识发展保护性耕作战略意义 [J].
张宝文 .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07, (04) :6+5-6
[10]  
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报告[M]. 中国大地出版社[樊志全主编],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