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福利制度建构模式:从慈善到社会权利

被引:28
作者
杨立雄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3] 不详
关键词
居养模式; 人道主义模式; 社会权利模式; 残疾人福利制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69 [残疾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残疾人福利制度建构中的居养模式和人道主义模式属于慈善模式。随着公民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的提升,这种福利制度建构模式面临突破。社会权利模式以"增能"为手段,强调福利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是我国今后残疾人福利发展模式的新选择。在社会权利模式下,中国残疾人福利制度改革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将部分普惠性福利项目变为家计调查项目;将部分保障项目与职业培训或工作相关联;变就业结果支持为就业过程支持;加强残疾人人力资源开发;加强提升残疾人独立生活能力的福利制度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中国福利企业发展研究 [J].
杨立雄 .
中国经济问题, 2009, (04) :49-58
[3]   残疾理念发展及“残疾模式”的剖析与整合 [J].
郑雄飞 .
新疆社科论坛, 2009, (01) :44-49
[4]   从对立到妥协:民主社会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福利思想的演进 [J].
杨立雄 ;
李星瑶 ;
李超 .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7, (01) :14-23
[5]   贫困理论范式的转向与美国福利制度改革 [J].
杨立雄 .
美国研究, 2006, (02) :121-136+5
[6]  
中国残疾人保护法律问题历史研究[D]. 相自成.中国政法大学. 2004
[7]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郭忠华, 2007
[8]  
公民身份的条件[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英) 斯廷博根, 2007
[9]  
公民身份与社会理论[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英) 特纳, 2007
[10]  
人道主义的呼唤[M]. 华夏出版社 , 邓朴方,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