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构造变形分析

被引:12
作者
钱俊锋
肖安成
程晓敢
王亮
张微
孟立丰
姚琪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南天山冲断带; 构造变形; 平衡剖面; 构造建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综合利用地震剖面解释和地面地质资料分析,揭示了位于喀什北缘南天山冲断带的结构和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从平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喀拉伯克托尔—温古尔、托帕—康西维尔、阿图什和喀什等多排背斜,其中阿图什及其北侧的背斜带由源于沿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内部滑脱的冲断层系由北向南的活动所控制;从剖面上可以将该冲断带划分为2个不同层次的推覆构造系统:浅层为大规模叠瓦式冲断系统,滑脱面从寒武系逐渐抬升到新近系;深层为隐伏的双重冲断构造系统,底板和顶板断层分别位于寒武系和古近系底部喀什群的石膏层中.利用构造变形分析方法和平衡剖面技术,确定了各背斜带空间展布及深浅层2个不同冲断系统的构造样式,得出研究区在上新世以来南北缩短量为32.64~49.1 km,缩短率为40.5%50.51%,地壳平均缩短速率为9.11~13.71 mm/a.
引用
收藏
页码:538 / 5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地区的新生代冲断构造 [J].
尚新璐 ;
陈新卫 ;
吴超 ;
罗金海 .
地质科学, 2004, (04) :543-550+603
[2]   塔里木盆地西部喀什凹陷褶皱冲断带的构造特征 [J].
罗金海 ;
周新源 ;
邱斌 ;
杨芝林 ;
尹宏 ;
尚新璐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2) :199-203
[3]   塔里木西缘晚新生代造山过程的记录——磨拉石建造及生长地层和生长不整合 [J].
陈杰 ;
卢演俦 ;
丁国瑜 .
第四纪研究, 2001, (06) :528-539
[4]   帕米尔东北缘及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弧形构造的扩展特征 [J].
沈军 ;
汪一鹏 ;
赵瑞斌 ;
陈杰 ;
曲国胜 .
地震地质, 2001, (03) :381-389
[5]   中国西南天山山前的晚新生代构造与地震活动 [J].
陈杰 ;
丁国瑜 ;
Burbank ;
D.W. ;
Scharer ;
K. ;
Rubin ;
C. ;
Sobel ;
E. ;
曲国胜 ;
沈军 ;
尹金辉 ;
赵瑞斌 .
中国地震, 2001, (02) :34-55
[6]   喀什及邻区区域构造体系特征 [J].
薛崇武 .
新疆地质, 2001, (01) :74-74
[7]   中国南天山西部冲断褶皱系前缘区的运动学特征 [J].
肖安成 ;
贾承造 ;
杨树锋 ;
魏国齐 ;
陈汉林 ;
张春生 .
沉积学报, 2000, (03) :439-444
[8]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的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规律 [J].
肖安成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7, (02) :1-6
[9]  
塔里木盆地喀什凹陷及其周边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地质[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周新源,罗金海,买光荣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