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青枯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8
作者
卢同
种藏文
李本金
康玉妹
陈庆河
谢世勇
机构
[1] 福建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2] 耕作轮作研究所!福州
关键词
甘薯; 青枯病菌; 毒素产生; 最优回归方程; 最优模式;
D O I
10.13926/j.cnki.apps.1999.04.012
中图分类号
S435.313 [侵(传)染性病害];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用致病力不同的甘薯青枯菌株(Pseudom onassolanacearum )进行毒素产生条件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值、培养天数、菌株浓度及不同致病力的菌株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达显著和极显著,但不同培养温度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不显著。用Lotus1-2-3 电脑软件综合分析以上产毒条件对所制备的甘薯青枯菌毒素的毒力影响程度,计算出强、弱和混合菌株产生毒素的3 个最优回归方程。分别用Basic和Fortran 语言编写程序,求出强、弱和强弱混合的甘薯青枯病菌产生毒素的3 个最优模式为:①强菌株:pH= 7,菌株浓度108 菌细胞/m l,培养天数3 d。②弱菌株:pH= 7,菌株浓度1012菌细胞/m l,培养天数2 d。③混合菌株:pH= 7,菌株浓度1014菌细胞/m l,培养天数1 d。培养温度均为25~35℃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玉米小斑病菌致病毒素研究近况 [J].
刘国胜 ;
黄梧芳 .
植物保护, 1991, (05) :32-34
[2]   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检测棉花抗病性的研究 [J].
章元寿 ;
王建新 ;
顾本康 ;
李经仪 .
植物保护, 1991, (04) :2-4
[3]   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菌粗毒素的抗性 [J].
王金陵 ;
许文耀 ;
黄碧丽 .
福建农学院学报, 1990, (04) :426-432
[4]   用病原粗毒素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生物学测定 [J].
翁益群 ;
刘大钧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9, (04) :116-118
[5]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J].
章元寿 ;
王建新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3) :57-62
[6]   禾谷镰刀菌株产毒—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液体培养条件 [J].
陆仕华 ;
魏春妹 ;
徐素珍 ;
刘宗镇 ;
张沪同 ;
徐俊华 ;
王标 ;
沈志华 .
上海农业学报, 1988, (02) :57-64
[7]   水稻抗稻瘟病突变体的离体筛选与鉴定 [J].
李朝灿 ;
杨惠杰 ;
甘代耀 ;
韦刚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87, (02)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