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的安宁河上游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38
作者
胡玉福
蒋双龙
刘宇
李翔
王钰婷
陈波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时空变化;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56 []; TP79 [遥感技术的应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TM和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和GIS技术,提取和分析了1999—2010年安宁河上游植被覆盖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Aster DEM数据分析了不同海拔高度带和坡度带的植被覆盖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植被覆盖状况总体较好,植被覆盖度fc≥0.5的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比例达60%以上;研究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增加趋势,Ⅰ级(fc≥0.7)、Ⅱ级(0.5≤fc<0.7)和Ⅲ级(0.3≤fc<0.5)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分别增加了1.24%、4.36%和2.28%,而Ⅳ级(0.1≤fc<0.3)和Ⅴ级(fc<0.1)植被覆盖度区域面积呈减少特征,分别减少了25.72%和12.28%;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高度相对较低的地带,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植被覆盖度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海拔高度低于3 000 m的地带植被覆盖变化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低植被覆盖度向高植被覆盖度转化,其中海拔高度低于2 500 m的地带变化最为显著,海拔高度大于3 000 m的地带受人为活动影响小,植被覆盖变化相对较小;研究区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坡度相对较陡的地带,而植被覆盖度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坡度相对较缓的地带,植被覆盖度变化较为明显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坡度25°45°的地带,其次是坡度0°25°的地带;坡度45°以上的地带受人为活动影响小,植被覆盖变化不明显;受水热条件的影响,研究区植被覆盖度随坡向的变化特征呈现从大到小依次为阳坡(135°225°)、半阳坡(45°135°)、半阴坡(225°315°)、阴坡(0°45°,315°360°),1999—2010年各坡向地带的植被覆盖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阳坡提高幅度相对较大,阴坡提高幅度相对较小。
引用
收藏
页码:205 / 21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 [1] 蒙陕甘宁能源金三角植被覆盖遥感监测与动态分析
    孙刚
    万华伟
    王昌佐
    王秀
    [J]. 农业机械学报, 2013, 44(S2) (S2) : 247 - 250
  • [2] 岩溶区峰丛洼地山体阴影区域植被指数随机模拟
    杨奇勇
    蒋忠诚
    罗为群
    马祖陆
    曹建华
    沈利娜
    [J]. 农业机械学报, 2013, 44 (05) : 232 - 236+225
  • [3] 黄河源区玛曲县植被覆盖度及其气候变化研究
    王兮之
    梁钊雄
    周显辉
    王军
    [J]. 水土保持研究 , 2012, (02) : 57 - 61+65
  • [4] 陕西省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区植被恢复状况遥感监测
    范建忠
    李登科
    董金芳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7) : 228 - 234
  • [5] 基于平稳小波变换的冬小麦覆盖度高光谱监测"
    姚付启
    蔡焕杰
    王海江
    张倩
    王健
    [J]. 农业机械学报, 2012, 43 (03) : 173 - 180
  • [6] 基于波谱分析技术的遥感作物分类方法
    陈思宁
    赵艳霞
    申双和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5) : 154 - 160
  • [7] 中低分辨率小波融合的玉米种植面积遥感估算
    顾晓鹤
    韩立建
    王纪华
    黄文江
    何馨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3) : 203 - 209
  • [8] 基于遥感和像元二分模型的内蒙古正蓝旗植被覆盖度格局和动态变化
    马娜
    胡云锋
    庄大方
    张学利
    [J]. 地理科学, 2012, 32 (02) : 251 - 256
  • [9] 青海省都兰县察汗乌苏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研究
    曹永翔
    刘小丹
    张克斌
    陈明
    [J]. 中国沙漠, 2011, 31 (05) : 1267 - 1272
  • [10] 连江流域近18年来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甘春英
    王兮之
    李保生
    梁钊雄
    李志文
    温小浩
    [J]. 地理科学, 2011, 31 (08) : 1019 - 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