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与管控——我国乡村治理的传统、影响因素与适用条件

被引:9
作者
王伟进 [1 ]
陆杰华 [2 ,3 ]
机构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
[2]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
[3]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乡村治理; 自治; 保甲; 乡约;
D O I
10.14167/j.zjss.2020.12.007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我国乡村治理形成了自治与管控两大重要传统,这两大传统受地丁主导的税收结构、无为政治理念、伦理本位与职业分立的社会结构、儒法治理思想、多灾生态环境等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当前各地村民自治、合作互助、网格管理、"三治"结合等治理创新蕴含着这些传统元素,但是,要真正推动这些实践的制度化,提升乡村治理的效能,须认识这些传统的适用条件、环境及其运行本身面临的障碍,重要的是更加凸显政府的服务角色,促进社会共同体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保护和激励新乡贤的社会参与意识,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良性互动。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7+94+158 +9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J].
夏中南 .
前线, 2015, (04) :51-53
[2]   论保甲法的体制性腐败 [J].
周联合 .
社会科学研究, 2011, (03) :67-72
[3]   浅议南宋社仓制度 [J].
许秀文 .
河北学刊, 2007, (04) :114-117
[4]  
中西方灾荒史:频度及影响之比较.[J].卜风贤;.经济社会史评论.2009, 00
[5]   宋代国家权力渗透乡村的努力 [J].
刁培俊 ;
张国勇 .
江苏社会科学, 2005, (04) :205-210
[6]   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 [J].
张维迎 ;
邓峰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3) :99-112+207
[7]   从蓝田乡约到呈贡乡约 [J].
胡庆钧 .
云南社会科学 , 2001, (03) :41-45
[8]   关于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个理论及其在农村分析中的应用 [J].
党国印 .
中国农村观察, 1996, (04) :53-62+66
[9]  
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M].裴宜理.商务印书馆.2017,
[10]  
中国乡村.[M].萧公权.九州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