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控制钉螺效果

被引:4
作者
黄勇 [1 ]
张世清 [2 ]
何家昶 [2 ]
操治国 [2 ]
汪天平 [2 ]
高风华 [2 ]
张功华 [2 ]
吕大兵 [2 ]
机构
[1] 皖南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2] 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钉螺; 血吸虫病; 林业工程; 湖沼型地区;
D O I
10.16250/j.32.1374.2011.02.006
中图分类号
R184 [防疫措施和管理];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评价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控制钉螺的效果。方法以环境为单元,现场调查湖沼型地区各环境林业血防工程现状。2009年春季,采用系统抽样方法,调查各环境单元钉螺分布情况,建立各环境林业血防工程及钉螺分布数据库,分析林业血防工程对钉螺分布的影响。结果造林滩地活螺框出现率为14.9%,未造林滩地活螺框出现率为19.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2 267,P<0.01);林农模式的活螺框出现率低于其他模式。造林滩地和未造林滩地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552只/0.1 m2和0.989只/0.1 m2,造林滩地比未造林滩地低44.2%;抚育组和未抚育组的活螺平均密度分别为0.354只/0.1 m2和0.653只/0.1 m2,抚育组的钉螺密度比未抚育组低45.8%。长期造林环境的钉螺密度、活螺框出现率均为最低。结论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具有较好的控制钉螺效果,长期造林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抑螺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湘江长沙段有螺洲滩不同灭螺措施效果评价 [J].
刘年猛 ;
黄琼瑶 ;
胡自强 ;
彭飞 ;
孙慧 ;
罗超 ;
李立武 .
海洋科学, 2009, 33 (10) :47-53
[2]   长江中下游江滩防洪林对钉螺分布密度影响 [J].
王万贤 ;
杨毅 ;
程炯 ;
唐万鹏 ;
孙启祥 ;
胡兴宜 ;
吴明煜 ;
柯文山 ;
马安宁 .
水生生物学报, 2009, 33 (02) :310-315
[3]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战略重点思考 [J].
林丹丹 ;
吴晓华 ;
姜庆五 ;
林矫矫 ;
周晓农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9, 21 (01) :1-5
[4]   江汉平原三峡建坝后应对生态环境变化的血防干预措施效果评价 [J].
王文梁 ;
张汉忠 ;
蔡宗大 ;
秦琴 ;
刘凤春 ;
徐兴建 ;
魏风华 ;
郑江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02) :114-119
[5]   林业血防生态工程在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及展望 [J].
张旭东 ;
漆良华 ;
周金星 ;
刘国华 ;
黄玲玲 .
世界林业研究, 2006, (04) :33-37
[6]   滩地钉螺种群消长与杨树人工林关系的研究 [J].
吴立勋 ;
汤玉喜 ;
吴敏 ;
徐世凤 ;
林建新 ;
彭光裕 .
湖南林业科技, 2004, (06) :5-9
[7]   实施农业工程灭螺防病建立优质高效农牧业基地 [J].
段正强 ;
季平 .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4, (02) :23-24
[8]   湖沼渠网流行区环境改造灭螺结合人畜化疗控制血吸虫病效果 [J].
张玉其 ;
张娟 ;
舒儒荣 ;
何庆炫 ;
漆良君 ;
张瑞 ;
胡合举 ;
孙维山 ;
杨晖 ;
章伟 ;
刘军 ;
孙爱平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3, (04) :304-305
[9]   论洞庭湖区钉螺孳生环境与生态灭螺防病 [J].
李景保 ;
朱翔 ;
李敏 .
湖泊科学, 2000, (02) :140-146
[10]   覆盖乌桕叶和林下间种对钉螺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影响的研究 [J].
项艳 ;
范军 ;
张家胜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4) :394-397